⊙记者 唐子韬
去年针对艺术品进口暂行一年6%的关税下调已经到期,但时至今日新的税率政策仍然未出台。业界对此忧心忡忡。企业不仅要面对市场调整带来的经营压力,还要面临政策取消后更沉重的赋税压力。另外,一些地方希望借成立文化艺术品保税区,促进艺术品进出口交易,但实际上也因为目前艺术品关税政策、海外回流文物政策的制约,推进起来困难重重,其降低艺术品交易成本的初衷或成空欢喜。
尴尬的关税调整
2012 年伊始,《关于2012 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步入实施阶段,其中规定三类艺术品进口关税税率由12% 降至6%,从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政府对扶持艺术品进口、促进艺术交易充满善意,并且对于那些翔实申报的艺术品进口商无疑是个鼓励。
然而,原定一年的关税下调已经到期,但新的税率政策还未出台。若恢复为原来的12%,对市场调整中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北京匡时[微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斌表示,“公司目前在北京的拍卖压力很大,包括企业的风险、政策、货源、成交率等等,未来对于拍卖企业来说是过冬的时候。另外,我们面临一个增值税的问题。以前整个拍卖企业是公益企业,这里面的收入部分,包括委托佣金,按照公益企业的规定交税,对于我们企业是合情合理的。现在国家政策到期了,企业的负担会成倍增长,增值税部分会增加5-6倍。下一步在整个艺术品拍卖行业里,唯一能解决生存发展的就是提高佣金,但现在成交额下降,若费用再上调,整个行业就会萎缩。”
沉重的赋税已经让中国内地的艺术品经营企业不能不寻找其他解决途径。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去年开始在香港设立分公司,将一批从海外征集到的回流艺术品拿到香港拍卖,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北京保利总经理赵旭称,保利香港每年的运营成本是北京总部的5到8倍,40个员工加上场地租金、布展、宣传等费用,一年的运营成本要在一亿港币左右。“但是国内对于拍卖行业的税收比例比香港要高很多,在香港成本虽高,但是艺术品交易税却省去很大一块。”
新兴保税区拍卖步履维艰
随着北京、上海等地的文化艺术品保税区相继成立运营,“艺术品保税区交易”成为行业新亮点。然而,保税区是否真能给艺术品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保税区真能降低艺术品交易成本吗?
4月21日,北京华辰拍卖[微博]有限公司将在厦门保税区举办国内首个西洋古董艺术品的拍卖。然而,有业内人士质疑,由于在购买后入关仍然需要缴纳正常关税,保税区拍卖或只是一场吸引买家的噱头。
对此,华辰拍卖公司总经理甘学军[微博]称,保税区拍卖确实只是在保税区内不需要考虑关税问题。根据现行政策,一旦艺术品入关,仍需要按照海关规定缴纳相关费用。他表示,保税区拍卖国外艺术品,在国内尚属首次,处于探索阶段。作为国内同行中第一个“吃螃蟹”者,他坦言,在进行此次保税区拍卖的准备工作时,可谓困难重重、步履维艰,“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多相关事宜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甘学军举例,我国海关对一百年以上的文物是免关税的,但这需要我国文物部门的鉴定。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对于西洋艺术品鉴定,我国的文物部门存在技术困难;另一方面,鉴定需要先入关,保税区属于境内的“关外”区域,国家文物部门无法进行鉴定工作。由于有关制度和法规条文上的不健全,让保税区的文物拍卖陷入了“死循环”。以至于“若我们严格按照这些条款来做,根本是没法做的”。
实际上,保税区根本无法帮助想要把买回的艺术品带回国而少缴税的人实现目的。海外艺术品进关还是要走正规程序:报关、交税。只是,保税区多了一种降低再交易成本的可能。也就是说,买家可以在保税区买到的艺术品进行临时仓储或直接再交易的时候不必缴纳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