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补之 谢小红 吴达
3月26日,圆明园鼠兔两首拍卖的付款最后期限。从厦门传来的消息说,以1400万欧元高价“拍得”兽首的文物藏家、商人蔡铭超[微博]依然坚持打破行规:“这个款不能付”;拍卖公司佳士得[微博]则在发给本报的邮件中“按照行规”:“我们不予透露卖家、买家的资讯;我们亦不予评论或估测我们的下一步措施”。
一边坚持不给钱,一边低调未有反应,关于圆明园鼠兔两首的拍卖依然一番乱局。局犹未了,万众瞩目中结局无法预知。而以回归为背景,以国宝为噱头,以爱国为包装,一场关于兽首的狂欢大戏却已上演20年。自1987年进入拍卖市场以来,相关兽首成交价格一路狂飙,涨逾百倍。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目前回归的5件分别是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其中除猪首外,其他4件均与拍卖有关。而这5件均是通过回购而来,无一是通过法律途径“回家”。“市场繁荣,乱象丛生。”资深记者、《谁在收藏中国》的作者吴树[微博]以八个字总结收藏拍卖市场。在他看来,围绕兽首狂欢有一直不变的两大主题词:一是爱国,一为爱财。
乱局之中,有人趁乱获利,有人在漩涡中不可自拔,更多人茫然不觉。“是到了刹车的时候了。”文物学者谢辰生迎头泼下一兜冷水。作为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最早明确提出“文物”定义的87岁老人,他的告诫是,“以后类似的事情再也不要干了”。
兽首前传
1987年纽约苏富比[微博]和1989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台湾寒舍公司亮相兽首拍卖。其兄蔡辰男则以16.5万美元购得猴首;公司创始人蔡辰洋以14.85万英镑、13.75万英镑和18.15万英镑的价格购得牛虎马首。
目前对圆明园兽首的评价,在学者和藏家间呈现分裂的两极。“不过是有点漂亮的皇家水龙头。”谢辰生老人认为。而让他不能接受的是,在大众传播中,它们被部分文物藏家贴上了“国宝”的标签,从而拥有了现在令他斥之为“荒唐”的价格。
少有人提及,目前为国人争执不下的兽首们,设计监制者却是外国人。
资料表明,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水力钟的喷泉的一部分,十二生肖兽首以水报时,为清乾隆年间红铜铸像。这组铜像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宫廷匠师制作。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和园内的各式宫廷珍宝一样,这批铜像自此流失海外。
早在1861年至1863年间,猴首和牛首就被公开出售。1985年,一位美国古玩店主无意中在加州棕榈泉一座花园中发现牛、虎、马三件铜像,以每尊1500美元的价格购买,兽首开始进入流通市场。
1987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是兽首最早出现的拍卖场合。发掘它们并带回中国的是台湾买家,台湾企业家蔡辰男透过电话竞投以16.5万美元买到猴首。随后1989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来自台湾寒舍的蔡辰洋以牛首14.85万英镑、虎首13.75万英镑、马首18.15万英镑购得。其中,蔡辰男为蔡辰洋之兄。
兽首自此和寒舍结下不解之缘。台湾寒舍由蔡辰洋创立于1986年。此后兽首的历次“回归”中,都或多或少出现这家台湾公司的影子。
在被本报记者问到目前兽首1400万欧元的拍卖价是否高得离谱,一旦成交藏家和拍卖行获利颇丰时,寒舍现任董事长王定乾认为,“别人获利你也要佩服人家的眼光,当年他会把东西买下来。”
四件兽首会集寒舍后,慢慢进入公众视野。1989年10月,寒舍举办圆明园国宝暨明清铜器特展,在台湾文物界引起瞩目。兽首逐渐为世人关注,但那时候并没有贴上“回归文物代表”的标签。
“国宝”之称何来
2000年4月,此前被寒舍公司拍下的兽首再现拍卖市场,中国保利集团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上拍得猴首牛首,价格第一次飙升,达700万港元以上;3天后苏富比春拍,虎首创下1400万港元高价。正是在这次拍卖中,兽首被标上了“国宝”、“回归”等标签。
随后一段时间内兽首的流向不为人知。在早前的一次采访中,王定乾曾提及,1989年拍下上述藏品后,寒舍借此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成为华人古董圈最具代表的商家。而“由于公司是艺术经纪公司,第二年这些铜像被转让给了台湾的其他藏家”。但这一说法因为涉及“行内秘密”而无法确证。
到2000年4月底、5月初,在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各自的拍卖会上,猴首、牛首和虎首又同时现身,这是兽首的第一次高调露面。此前有据可查的是,1995年9月,台湾“清玩雅集”会员的收藏精品曾于北京故宫[微博]展出,马首铜像委身其中。
据记者查证多方资料,国人对兽首的普遍关注正是从2000年的这次春拍开始,各种情感在其上积蓄,兽首开始成为一个话题。
拍卖前夕,2000年4月20日,国家文物局致函两拍卖行,要求他们“能够明智地停止在香港公开拍卖这些被非法掠夺的中国珍贵文物”。与现在相同,当时舆论普遍反对因侵略流失之物进入拍卖市场,认为有损民族尊严。但这些并未影响到拍卖的如期举行。
持续升温的关注中,4月30日,佳士得春拍上,猴首和牛首即将登场时,会场发生骚乱,有人手举高音喇叭大声抗议,示威者与保安发生冲突;场外也聚集着大批抗议的香港市民,有人高喊“停止拍卖贼赃,立即归还国宝”,拍卖被迫暂停半小时。
4月30日,同为200万元港币起拍的猴首和牛首分别被保利集团以740万和700万港元拍得。而在此氛围下,3天后的苏富比春拍上,价值无二的虎首底价却飙升至320万港元,成交价更是翻番达到1400万港币。
这次拍卖中也有寒舍的影子。在对乾隆六角套瓶的竞拍中,虽然有事前沟通,但最后王定乾参与举手。保利集团的参拍代表评价:“这是很不友善的,他让北京文物公司多花了900万,因为王定乾抬价抬了900万。”
在时任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赵榆看来,首批三件兽首回归有其特殊性,“身价还包含了爱国的感情价值”。而当时的氛围以鼓励和赞赏为主:“当它们被拍回时,整个竞拍现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许多人眼里含着泪花。”
舆论普遍将此作为爱国之举。如今谈起,谢辰生是少有的反对当时通过拍卖回购的人之一:“那时候兽首已经回到台湾了,就是回到祖国了,用不着再去弄了。”
而与爱国对应的是,这些兽首开始被人冠以“国宝”的称谓,并经由媒体传播开来。
回购之风以此滥觞。世人未料的是,首批的“特殊性”未能如良好所愿般就此止步,反而被作为普遍性而继承下来。
回归热潮还是高价盛宴?
2007年9月,马首现身苏富比香港预展,最后转让价格高达6910万港元。
西方很多收藏者收购中国文物的真正目的,就是再高价卖给中国人,他们的口头禅是:“将来他们一定会高价回购。”
2003年,猪首由澳门“赌王”何鸿燊捐资,“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出面向美国藏家购买,后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至于付出的资金数目,传言低于700万港币,但一直未有确证。
仅在此前一年,“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北京成立,据其主页介绍,其隶属于由国家文化部主管的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职责是通过民间渠道,协助政府,促成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中国。
从其官方资料来看,从当年购买猪首,到如今兔鼠二首风波,“寻访及促成兽首回归”可称“基金”成立以来贯穿始终的中心任务。
舆论的广泛传播使得兽首继续升温,“爱国论”和“志在必得”之论甚嚣尘上。剩下的兽首身价倍增。到2007年9月初,马首在苏富比香港预展中现身,起拍价6000万元,比照上回,4年溢价10倍。
文物背后蕴涵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成为了竞拍下的操控砝码。“人家是看到你一定要买,甚至志在必得,然后价格就高了。”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李晓东受访时认为,“一些人或者个别组织的爱国情怀被利用后,价格不断抬高,要赚中国人的钱。”
在反对拍卖的巨大舆论压力下,经过台湾寒舍公司现任董事长王定乾以及苏富比的斡旋,最后持有者同意转让,价格却破天荒达到6910万港元。
“拍卖圆明园到底是谁的狂欢节?”吴树是“阴谋论”的强烈支持者。在他看来,高价炒作以兽首为代表的流失文物是牟利再好不过的切入口。晚清以来,中国的屈辱史和贫穷史给了炒家以明确的暗示,这是中国人在大崛起前夜的最佳情绪主题词。以这些文物作为切入口,对方对这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掠财之战乐见其成。
寒舍董事长王定乾对此这样看待:“这个事情不是持有者炒的,也不是拍卖行炒的,这个事情反而是我们不相干的人自己在媒体上炒出来。”
王定乾在商言商,认为价格并非不合理:“艺术市场有成交,只要是真的,没作弊,就是市场的价钱。”
即使是收藏家,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天价让人在感情上太难以接受了”。有收藏者直言:“现在中国文物的绝大多数买家是中国人,而西方很多收藏者收购中国的文物真正目的,就是有朝一日再高价卖给中国人……很多外国的古董经纪人,经常的说辞就是:‘将来他们一定会高价回购’。”
这样的论调,“早不是什么秘密了”。“我惟一想重复强调的就是国人不要上他们当。”吴树说。
谁接最后一棒
世界银行统计称,过去100年中,文物平均增值为29%。而从兽首第一次拍卖成交价十余万美元至此,20年价格已飙升百倍。
2008年10月22日,“国宝工程·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获得消息,圆明园鼠首和兔首将在法国巴黎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卖,而这一次,每尊预估价为800万-1000万欧元,国人情绪再次被调动,兽首大戏再次一幕一幕拉开。
国内各界一如既往反对佳士得此番拍卖,甚至有关方组织“追索圆明园兽首律师团”;另有总部在法国的“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APACE)”向巴黎大审法院提出紧急中止拍卖申请;前述基金并通过关系希望与佳士得和持有人沟通后寻求一种“非拍卖的方式”。和以往一样,上述行为均未能阻止拍卖的继续进行。
从兽首第一次拍卖成交价十余万美元至此,20年价格已飙升百倍。而据一项公开数据,世界银行统计称,过去100年中,文物平均增值为29%。
而这20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的收藏市场却在这种氛围中愈发壮观,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全国涉足收藏的人数已高达7000万人。
而据吴树对国内江浙、山西一带富豪的观察,他们的收藏“90%以上都是为了挣钱,像炒股炒房一样的”。“绝大多数人是要赔本的。”吴树认为。“这完全就是挣钱效应。在这个漩涡里人是不清醒的。这主题词就两个,一个是爱国,一个是爱钱。西方的商人掌握住了这点,就让你们这两个都得到满足吧。”
2006年10月7日,一个截至当时的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最高纪录被创下。内地收藏家蔡铭超在香港以1.166亿的价格将“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竞拍成功。当时人们并没有将目光过多投向这位商人。
而当此次佳士得拍卖,两尊兽首均拍出1400万欧元的天价,国内众说纷纭不知买家为谁时,3月2日,蔡铭超亮相。他说:“我也只是尽了责任,这个款不能付。”
此前寂寂无名的厦门商人蔡铭超,突然涌到了风口浪尖,一时举国皆知,将这场狂欢大戏推向高潮。
兽首“回归”,我们失去了什么?
“市场价格取代了文物的基本价值,而历史价值是什么,美在什么地方,没有人在乎”。
迎接蔡铭超的,除了赞赏,也不乏质疑之声。人们怀疑他的动机,他坚持这是一种“技术性流拍”。
连带着,为蔡召开发布会的“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受到关注的同时也被质疑。该基金干事牛宪锋受访时曾说,“我们算是帮忙,用我们的平台帮他把消息发布出去。”
作为蔡铭超的好友,王定乾则在3月4日致函佳士得,希望“在兼顾情、理、法的考量下,我们呼吁佳士得公司最终扮演好拍卖人中介的角色,让此一事件能圆满落幕”。
国家文物局则针对佳士得下发通知,要求认真审核佳士得申报进出境文物,但“仅限于对佳士得提交的文物进出境申请行为,这并不会影响被劫掠文物回归中国”。
吴树最近则在思考这个问题:这种回购和收藏狂潮中,我们得到了什么?
迄今为止已知下落的七尊兽首中,五尊被购回,剩下的两尊,尚未有处理结果。
经济学中有术语“赢者的诅咒”,是指,在拍卖市场中,就算投标者们对标的价值的估计都是合理的,夺标者也往往不能实现预期的收益,甚至可能遭受损失。
“我们得到了什么呢?我们这个民族在这样一个全民性的大收藏中,是得的更多还是失去的更多?反正我目前觉得是失去的更多。现在是用市场价格取代了文物的基本价值,而历史价值是什么,从审美的角度,美在什么地方,没有人在乎。”
“连台湾有些出版界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问我说,假如这个市场黯淡下去是不是对保护中国的文物有好处?市场的假繁荣的后面失去的是我们真正的国宝。捞回来的很多都不是国宝。”吴树真正忧心忡忡的是,“我们现在是用买西瓜的价格把芝麻买回来了,然后再用卖芝麻的价格把西瓜卖出去了,走私嘛。真正的国宝在大量地每天地往外流。”
链接
已有下落的圆明园七兽首流向
■ 鼠首、兔首原为法国私人收藏家收藏。 2009年,鼠、兔首在法国佳士得拍卖会上被拍卖。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收藏顾问蔡铭超以总计3149万欧元的价格拍下了圆明园鼠、兔首,随后宣布拒绝付款。
■ 牛首 1985年,一美国古董商在加州一处私人住宅内发现,以1500美元购得。 1989年,台湾企业家蔡辰洋(寒舍艺术中心创始人)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4.85万英镑购得,根据寒舍公司说法,后“转让其他台湾收藏家”。 2000年4月30日,中国保利集团以700万港元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 虎首 1985年,美国古董商以1500美元购得。 1989年,台湾企业家蔡辰洋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3.75万英镑购得,根据寒舍公司说法,后“转让其他台湾收藏家”。 2000年5月2日,中国保利集团以1400万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 马首 1985年,美国古董商以1500美元购得。 1989年,台湾企业家蔡辰洋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8.15万英镑购得,后以大约1000万新台币的价格转卖给“清玩雅集”收藏家周义雄。 2007年,由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牵线,澳门企业家何鸿燊斥资6910万港元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捐献国家。
■ 猴首 1987年,台湾企业家蔡辰男(蔡辰洋之兄)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6.5万美元购得,根据寒舍公司说法,后“转让其他台湾收藏家”。 2000年,中国保利集团以740万港元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 猪首 2003年初,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美国寻访到猪首的下落。经过努力争取,美国藏家同意将猪首转让给该基金。澳门企业家何鸿燊向该基金捐款购回猪首,捐款数额不详。后转赠保利集团,现藏保利艺术博物馆。(实习生吴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