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相比以往,第七批审批通过的“国保”单位数量为历次之最。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95处。
5573处申报项目仅取不足一半
据国家文物局负责人介绍,第七批国保单位的评审工作从2009年即已开始,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推荐项目的申报。2009年5月正式启动申报工作。截至2010年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共推荐了5573处申报项目。第二阶段是遴选申报项目,确定初步推荐名单。依据国家文物局制定的评选标准、范围和原则,2010年7月至10月,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分类评审,并对部分申报项目进行实地复核。此后,以记名投票方式确定了3057处初步推荐名单。第三个阶段是征询意见,确定推荐名单。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国家文物局就初步推荐名单多次征询中宣部、统战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对初步推荐名单进行了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名单再次提请各有关部门和各省级人民政府予以确认。最终确定1943处申报项目,另有47处申报项目与前六批国保单位相应项目合并,一并上报国务院。
第七批国保单位仍沿用第六批国保单位采用的分类法。其中古遗址516处(26.6%)、古墓葬186处(9.6%)、古建筑795处(40.9%)、石窟寺及石刻110处(5.7%)、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9处(16.9%)、其他7处(0.4%)。山西(181处)、河南(168处)、湖南(123处)、河北(110处)、江苏(105处)等省份排在了全国的前列;湖南、重庆、青海、新疆等省(区、市)数量增长幅度较大。
山西凭“古建筑”稳居第一
山西以新增181处,总量452处均稳居全国第一,其中近80%的“新成员”为古建筑。
记者从公布的名单上看到,山西共有144处古建筑入选,一半以上为元代及元代以前的古建筑。为加强保护,在“三普”中新发现的珍贵文物,如长子县宋代的小张碧云寺大殿直接列入了“国保”单位。
此外,具有重要历史人文价值的明清建筑,如太原清真寺、太原唱经楼、太原纯阳宫、太原文庙、中国票号创始人雷履泰旧居、平遥古城市楼、晋商李家大院等,也入列其中。
“山西的特殊地形造成交通不便,社会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再加上气候干燥,利于古建筑留存,因此留下了众多优秀的中华遗产。”古建筑保护专家、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原所长柴泽俊说。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省早期建筑数量居全国之首,其中木结构建筑上起魏晋,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类齐全,构成了中国古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标本体系,有中国“木建筑宝库”的美誉,特别是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75%以上。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这些早期建筑中有近80%的建筑面临墙体坍塌、夯土下沉、梁架扭曲等问题,依附于文物本体的壁画、彩绘等附属文物也有不同程度损毁。
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2008年起,国家文物局启动了山西南部早期木构建筑的整体保护工程,计划投资4亿元左右的专项保护资金,预计在2015年末完成对现有元代及元代以前105处“国保”单位木构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目前,已有40多处完工。
专家看法
“国保”保护更需长效监管
“数字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评选历来都是重质不重量。”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
励小捷说,国家文物局针对不同类型文物制定了明确的评选标准,规定了严格的申报评选程序。所有申报项目都是由各省文物局报经各省人民政府同意后上报的。“我们还组织了上百名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和实名投票,部分项目还进行了现场复核。”
励小捷说,我国的“国保”单位数量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也不高,比如埃及由中央政府管理的文物古迹有2万余处。
据了解,申请到“国保”单位,意味着有资格申请经费,但并不确保一定能申请到。国家会根据项目的重要性,以及地方的具体能力来分配经费。“比如西部省份,有的一年能得到几亿元的经费,而上海就完全没有申请中央经费了。”
以浙江省为例,有部分“国保”单位申请到了中央经费,比如飞来峰造像,国家投入几十万元,但主要还是依靠省内的经费。对于没有申请到国家经费的“国保”单位,以及省级和县级的“文保”单位,都是由省内自行解决经费,进行维修和保护。
“解决资金保障和跟进难题,除了加大政府投入外,可以探索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和渠道,并充分发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作用。”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说。
文物保护,不在一朝一夕,挂牌、投钱之外,更需长效监管。国家文物局会不定期抽调全国专家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抽查,比如浙江文澜阁维修,国家文物局就分别在中期和后期进行了检查。“各级文物主管部门要按 ‘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的原则,尽快编制文物保护规划,统筹安排,继续加大保护维修力度。”励小捷强调。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功能强大、覆盖全国的监测预警体系,被张柏视为解决监测国保单位的抓手。“应在《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部门规章中,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监测预警的内容。实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病害调查与监测工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国保”撷英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上,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长江大桥是一座特大型公铁两用桥,于1955年9月开工建设,1957年10月建成通车。大桥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线,是中国南北交通的要津和命脉,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胡耀邦徐特立故居
胡耀邦故居位于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敏溪河畔,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930年,年仅15岁的胡耀邦告别家乡,走上革命道路,直至1963年元月回浏阳农村调查期间,才回故居客房住了一晚。
坐落在长沙县江背镇的徐特立故居,为一所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民居,是典型的清末南方四合院建筑。此次入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意味着徐特立故居将受到更好的保护。
同期列入国家保护文物的还有何叔衡故居、谢觉哉故居、林伯渠故居等多处名人故居。
三战三捷摩崖石刻
三战三捷摩崖石刻,位于湖南岳阳县大云山东部,是一处露天大型抗战纪念摩崖石刻,面积78平方米。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日寇三犯长沙,中国军队英勇抵抗,取得了湘北抗战和长沙会战大捷。
1942年8月,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杨森在时任临湘县长王剪波的陪同下到大云山检查军事布防,为纪念三次湘北会战中的死难将士,选此石壁,题书“三战三捷”和65字碑文。石刻于当年底完工。
少林寺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脚下的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95年),是中国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民国时期,少林寺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对寺院现存殿宇进行抢救性保护,寺院也积极筹资,根据有关资料复建了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藏经阁、紧那罗王殿等十几座主要殿堂,使少林寺又恢复了昔日面貌。
崂山道教建筑群
此次入选的崂山道教建筑群属古建筑类,包括太清宫、太平宫、上清宫、明霞洞、关帝庙、白云洞、明道观、蔚竹庵、华楼宫、太和观、沧海观等11处保存现状较好的道教建筑,其规模宏大,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内涵,是研究崂山文化乃至中国道教史的重要史料。其中太清宫建筑布局渗透道家思想,其建筑形式堪称庙宇园林的典范。(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