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巩峥)“今后再说西城文保区的时候,能不能把‘拆迁’这个词去了?这个词在西城已经走入历史了,不存在了。”日前,西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会议上,什刹海、大栅栏、白塔寺等文保区居民代表和文保专家共聚一堂,政府、居民、专家,三方共商修缮方案。面对居民们最关心的老城区人口疏解问题,西城区新闻办主任孙劲松如是说。
目前,西城区文保修缮,全部按的是自愿腾退的原则。大栅栏的杨梅竹斜街,是西城区划调整以来改变文保区保护与发展思路进行的第一个试点。在这儿,新的自愿腾退模式已成功实施。居民去留自由,最终街内529户居民按照货币补偿及定向房安置的方式自愿离开了,约占总数的三成。
腾退出来的空间干什么,居民们也很关心。西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因为是自愿腾退,政府对杨梅竹腾退出来的空间,事先并没有具体规划,但划定了使用方向:首先是用作公共设施,包括便民菜站、卫生间、公共文化设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其次是引进一部分商业,但在文保区,为了避免过度商业化,对产业的植入会设定严格的门槛、标准和要求。
目前,杨梅竹斜街腾退出来的可利用空间大概是二十余处,最大的200平方米,最小的不足10平方米,正适合用作艺术工作室、设计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