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微博]讯】(驻京记者 陆云红)“平安故宫[微博]”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合作项目启动仪式6月26日在故宫博物院慈宁宫举行。经过精挑细选,47位“身怀绝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将走入紫禁城,进入为他们开辟的8个工作室,参与到故宫文物修复保护工作。
“故宫大概有数以百万计的宫廷文物需要保养、修复。因为年代久远和保管条件制约,故宫博物院藏的部分文物存在着糟朽、腐蚀、开裂、破损等自然损坏现象,亟须保护修复,而院内现有的科技修复力量,无论从技艺门类上、还是人员力量方面都过于单薄,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对这些文物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修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启动仪式上说。
通过调研,故宫发现北京东城区不乏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如北京珐琅厂、北京剧装厂、北京象牙雕刻厂,也不乏国家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些甚至就是清宫造办处手工艺人的后代传人。因此双方通力合作,邀请这些单位和个人参与到故宫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逐步对木器家具、宫廷灯具、车马轿舆、中和韶乐、佩刀佩剑、盔头、缂丝挂屏等七个类别的文物进行修复保护。
“希望这些‘民间高手’和故宫文保科技部的专家成组成‘最佳组合’,先进行小规模的合作,从一些一般文物入手,为宫廷文物修复探索一条新路。”单霁翔介绍说,参与文物修复的各企业技艺人员首先要接受为期一周的安全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故宫博物院防火安全、文物安全、文物修复安全等。经过安全培训,部分在实际修复保护工作中确有一技之长,能够高效地完成修复任务的人员,将被故宫博物院纳入专业人才数据资料库,长期作为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保护的重要力量。此项目的启动和实施,也是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在用人机制方面的一个全新探索。
故宫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军表示,首批入选的非遗传承人都是故宫文保科技部专家一家一家单位走访逐一考察筛选出的。在今后他们对文物进行修复的过程故宫将请专人进行全程摄像、踏实纪录,并为每件文物建立修缮报告。这样,在对文物进行修复的同时,对作为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也进行保护和传扬。
首批参与到这一项目中来的有清宫造办处漆作匠人韩启龙第五代传人、金漆镶嵌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柏德元、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种桂友、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颖、景泰蓝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钟连盛、缂丝织造技艺苏州市代表性传承人王建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