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诗春
在本届哈洽会上,除了以往充满神秘的赫哲鱼皮画、技法精湛的渤海靺鞨绣、精巧灵透的绥棱黑陶工艺等蜚声海外的民间工艺之外,还涌现了许多“新面孔”,如大庆的油陶、嘉荫的恐龙文化、齐齐哈尔的富裕漫画、七台河的微电影等成为一道道闪亮风景。显而易见,黑龙江省一些早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绝活”,寻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正在经历着一个个华丽的转身,这让国内外客商不得不刮目相看。
展会热潮中显露产业投资“洼地”
本届哈洽会文化产业展区推出了一批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融合项目,一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一批文化旅游区域特色产品。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渐渐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赫哲鱼皮画、渤海靺鞨绣、绥棱黑陶工艺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陆续实施,预示着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多年来,黑龙江省文化产业通过哈洽会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发展了许多新兴文化旅游业态,促进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文化旅游产业优势转化,推动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已从步履蹒跚到化蛹成蝶的阶段。
据牡丹江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人孙艳玲介绍,靺鞨刺绣工艺距今已有1千3百年的历史,它传承中国唐代渤海国靺鞨族针法。
“温室秧苗”移栽“大田”
如今,孙艳玲在牡丹江经营着一家渤海民族工艺品公司,这是一家经营地方民族工艺品及渤海靺鞨绣传承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文化企业。公司已经拥有十余名工艺大师和策划设计人员,成为黑龙江省规模较大的专业刺绣生产基地,拥有秀娘1370多人。“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资金也会向交易成本低的地方集中,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作洼地效应。”孙艳玲说,只要解决了技术问题,渤海靺鞨绣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下一步她正筹谋开拓国际市场。
今年哈洽会上,文化产业区突然增加了许多新面孔,如七台河的微电影、大庆的油陶恐龙文化、齐齐哈尔的富裕漫画、兰西的挂钱、嘉荫的恐龙文化等。
本届哈洽会,文化产业近30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额突破120亿元,创历史新高。龙江人的文化产业理念在经历了历届哈洽会的洗礼后实现了裂变和提升。在龙江人眼中,文化不再只是“温室里的秧苗”,已经完全可以从温室里移栽到大田中。
期待政府引导“并轨提速”
在本次哈洽会上,很多以地域为分类工艺美术技艺涌现出来,富裕的漫画、大庆的油陶、兰西的剪纸、伊春桦树皮工艺、绥棱的本色陶等等,都让人感受到其刚刚崭露头角的艺术魅力。然而,从整体上来看,黑龙江省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却不是文化强省,一些文化产品尚未形成一定规模,影响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寻常巷陌智趣把玩之物,到作为国礼馈赠外国友人,多年来,黑龙江省的民间工艺已经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发展之路,但今后面临的路更远更长。如何把瑰宝真正开发出来,使其充分市场化?著名文艺评论家、省影视艺术家协会影视创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谢幕建议,应当进一步深入挖掘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北方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通过政府部门引导和规范,形成研、产、销一体化的开发模式,尽快扩充文化产品的市场容量,通过挖掘地域资源,塑造精品,让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并轨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