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仅次于伦敦、纽约的世界第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在这里,艺术品市场的任何一环都有广阔的天地:目前香港有近百家画廊,一级市场完善;有苏富比[微博]、佳士得[微博]等国际拍行,二级市场全球瞩目;还有从今年起取代了香港国际艺术展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更是让香港作为亚洲艺术市场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香港缘何拥有如此大的魅力,让艺术圈的大鳄们在此上演逐鹿之战?本报记者多方采访,以求一窥其成功的原因。
深耕细作培育丰厚土壤
要问起近些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变化,每年负责撰写中国艺术市场白皮书的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长余丁也许最有发言权。“2012年市场结构最重要的变化在于,原来北京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交的中心,现在由于香港的发展,北京、香港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双中心’的竞争阶段。”
而香港的成功并非一日之力。回顾香港艺术市场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其成功的基础:完善的画廊体系,规范的拍卖流程,以及浓厚的民间收藏氛围。
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活跃着近百家画廊,而寸土寸金的中环更是闻名的画廊区,其形成有政治、历史原因——据闻在上世纪初,政府主要建筑、大型商业公司和外国人都集中在上环、中环一片,在这里的香港本地人为了满足外国人的猎奇心态,开始买卖玉器和古董,之后就形成了卖书画、开画廊的传统。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于集聚效应,开始有了多元化画廊,由此成为了香港的画廊区。
中环画廊区的形成可以解释香港画廊业发达的原因:市场使然。一级市场的完善吸引了二级市场的参与。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国际拍行分别在1973年和1986年在香港举槌,直接引入了国外专业和标准的工作方式与方法,让香港成为东南亚最为安全、妥当的交易地点。这片肥沃的土壤也吸引了西方的巨鳄前来抢滩,2011年1月,国际大牌画廊高古轩在香港率先设立分店。而2012年3月份,英国传奇画廊白立方跟进,其亚洲区总裁格瑞翰·史提尔称,这是他们在寻找新的市场前景。这说明香港已成了目前西方当代艺术寻觅中国或其他亚洲藏家的热门平台。
香港优势:“软件”的胜利
近年来随着内地艺术市场的火热,北京逐渐成为与香港相比肩的艺术品市场,但相比之下香港还是有许多优势:自由港身份,免税政策,与国际联系的密切。这些都是香港“软件”的胜利。
“国际和国内的重要画廊蜂拥至香港,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免税政策。”余丁说。
艺术品进入香港完全免税,是促成当地艺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助力之一。而内地是怎样的呢?记者查阅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的《关于2013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得知,2013年艺术品进口时需缴纳进口关税6%。入关后再缴纳进口增值税,在拍卖会上成交后,卖方还要缴纳一笔不菲的个人所得税,如此算来,艺术品进口的综合税率高达30%。
“内地拍卖的古画、瓷器、当代艺术,回流成为重要货源。内地市场的发展依赖于收藏总量的高涨,而高质量、传承有出处、价格合理的拍品大都在境外。”艺术市场研究专家龚继遂坦言,“但对于这部分优质的海外回流拍品却有高达近30%的税费,对于买家和拍卖公司来说都难以消化,进军香港则能有效利用境外资源,优化拍卖公司资产配置。”
而香港的地理位置无疑也令它的中心地位如虎添翼。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香港与东方和西方都有密切的关系,具有良好的市场接纳度。上个月到香港参加巴塞尔艺术展的北京长征空间总监之一梁中蓝向本报记者表示,“无论是这里的配套,还是香港这座城市本身,都具有内地城市无法比拟的国际视野。”
南北融合优势互补
2012年,以中国嘉德[微博]拍卖和保利拍卖在香港举行拍卖会为标志,香港、北京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一南一北的两大重镇。而另一个更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内地画廊选择在香港开设分空间。香港业已形成多方争鸣的态势。
说起北京和香港,许多人认为其是竞争关系,但记者采访中发现,与其说它们“相争”,不如说它们“互补”。武汉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的总监刘明告诉记者,内地市场和香港市场各有特点,也不存在相互取代的可能性。“内地的藏家,目前更喜欢内地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交易市场主要是在内地。而香港市场主要是面对西方藏家的。两者是相互交错、相互补充的。”
2012年10月中国嘉德在香港首次举办拍卖,这是其自1993年成立以来首次在境外举行拍卖会。今年他们的香港春拍,也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中国嘉德董事总裁王雁南告诉记者,北京、香港两地已经构成了无论在收藏品种和收藏趣味方面都有所不同的两个市场,北方市场特别喜欢的拍品,在香港不一定能受追捧,而岭南地区或东南亚国家收藏者喜欢的,在北方市场不一定能有所“发挥”。
而西方巨擘们显然也如此认为。尽管我国《文物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禁止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文物商店或者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但苏富比和佳士得也是削尖脑袋进入内地市场。去年9月,由香港苏富比与北京歌华美术公司联合组建的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而在本文刊登的一个月前,佳士得宣布在中国内地获得拍卖执照,这是内地首家获得拍卖执照的外资艺术品拍卖行。
深港合作未来可期
跟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艺术市场却没有形成可观的规模和产业链,国际化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语,跟香港的火热相比,这里显得沉寂许多。但深圳与香港的一衣带水的地缘关系、深圳强大的收藏队伍和开放的思想观念,却令人们对两地艺术市场合作的前景充满期待。
巴塞尔之所以落户香港,看中的正是亚洲的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深圳国际文博会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景云注意到,每年香港国际艺术展(巴塞尔艺术展)的时间跟深圳文博会很接近,这其实方便了藏家集中时间逛两个展会。如果能吸引巴塞尔的参展商来深圳办展,将会极大地打通两地市场的隔阂,促进两地收藏文化交流。
“目前中国艺术市场最大的劣势就是税收,但时代在变,从2012年起艺术品进口的关税已经从12%调整到6%,目前北京天竺保税区也开始了对艺术品实行免税。而佳士得、苏富比进入中国更是一个信号,证明中国相关政策正在调整。我认为突破口会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几个城市。”深圳兰亭拍卖副总潘健告诉记者。他表示,目前业界人士都很看好深圳前海这片区域,作为深港紧密合作的试验田,这里将享受多项金融优惠政策。“希望深圳前海能成为让紧绷的艺术品政策松动的第一颗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