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近日,作家马伯庸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自己在冀宝斋博物馆的所见所闻。博文称,冀宝斋展出的瓷器足以改变中国瓷器发展史,部分藏品足以毁掉观者的三观和大脑。此事随后引发持续关注。河北省文物局要求下级单位对情况进行核实。昨日,河北省文物局正式公布对“雷人”博物馆——冀宝斋的调查处理结果:冀州市民政局现已撤销冀宝斋博物馆的民营非企业单位注册登记证,“冀宝斋博物馆”闭馆整顿。
河北省文物局表示,7月10日,冀州市委和市政府成立了调查组,提出了关于冀宝斋博物馆的整改意见。鉴于“冀宝斋博物馆”成立时未按相关规定向省文物局申请设立,冀州市民政局撤销为其颁发的民营非企业单位注册登记证。
冀州市方面表示,由冀州市文广新局会同相关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媒体关注的问题和质疑展开调查。在此期间,冀宝斋博物馆闭馆进行整顿,摘除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所有授予的牌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整改。
河北省文物局进一步表示,冀州市纪委、监察局还将牵头,成立专门调查组,对相关部门责任人进行调查处理。 (人民网)
■追问
国家3A景区如何获得?河北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评定不涉及鉴定,东西的真假,旅游部门管不了”
据新华社电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村级博物馆——河北冀州的冀宝斋博物馆,号称收集了4万多件重量级的文物,头顶“国家3A旅游景区”、“当地文化名片”等荣誉,村民屡次举报却岿然不动。然而,真相却是这些藏品均为赝品,令网友直称“毁三观”。
“3A”的招牌如何获得?
穿梭冀宝斋博物馆,记者注意到宣传语中这样写道:“‘冀宝斋’的古陶瓷收藏可以说上至远古,下至元明清,涵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品种之多,器型之精,画风之美,用料之考究,在这里多是首次发现,极为罕见。”
然而,多位文物鉴定专家认为,冀宝斋博物馆藏品均为现代新仿品,公众不禁追问:一个“山寨”到如此地步的博物馆,是如何被评定为国家3A景区的呢?
记者在冀宝斋博物馆现场采访时看到,该景区主要是一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主体建筑,并无其他附属设施。据该馆的总顾问魏英俊介绍,馆内数十名员工大部分都是该村的村民。
河北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验收看了看,冀宝斋博物馆有体量、有规模,硬件设施、软件服务、交通、游客接待能力等达到标准了,我们就给挂上了国家3A级景区的牌子。”“我们的打分评定不涉及里面的东西鉴定,摆放东西的真假,旅游部门管不了。”该负责人表示,即使里面什么都不摆,作为一个游客接待中心,达到相应体量和服务功能,也可以被评为相应的A级景区,跟里面的东西不相关。
地方文化名片如何炮制?
“冀宝斋博物馆没有在河北省文物局注册,没有走过手续,不是正式注册的博物馆,他们自己弄个牌子就招呼起来了。”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说,“民间博物馆正常应在河北省文物局做展品的登记,说明文物合法来源等。”
据记者调查,冀宝斋博物馆是河北省省级科普基地、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和衡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青团河北省委和河北省科技厅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颁发牌子时的首要条件就是“地方推荐”。
业内人士指出,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当地的责任,该博物馆已被“打造”成一张地方名片。如此“雷人”的博物馆,缘何得到地方的大力推荐和支持呢?
记者调查了解到,冀宝斋博物馆位于河北省冀州市(县级市)。近年来,该市着力打造“九州之首”的文化品牌,据称迄今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冀宝斋博物馆“应运而生”,成为这个文化载体,甚至宣称有炎帝时期的青花瓷器。在冀宝斋博物馆内墙上,挂着不少领导以及各界专家学者与该馆馆长王宗泉的合影。
一位地方官员对记者坦承,他们其实也了解冀宝斋博物馆的东西是假的,但是各级官员和省内外专家来冀州基本会去参观这个博物馆,否则也没有什么可以参观的。
村民举报为何岿然不动?
冀宝斋博物馆属冀州市二铺村集体所有,不算馆内展品和藏品,投资近6000万元。自1970年至今担任该村村支书的王宗泉任馆长。
据知情人士透露,因为王宗泉建这个博物馆和买藏品,有相当一部分钱用的不是自己的,而是村集体的,有些村民认为里面的东西不对,就把他告到纪检部门了。
冀州市纪委副书记陈建存表示,2009年5月至12月,纪检部门对王宗泉做了调查,结果是以投资失误赔了近千万元为由,对他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数十年来,王宗泉从事文物收藏,账目也不规范,情况混乱,很难说清。
尽管王宗泉受到处分,但并未见改变,依然继续收购所谓“藏品”。
村民举报,为何依然能岿然不动?该馆的总顾问魏英俊无意之间一语道破:“我们的博物馆如今是‘衡水湖畔的一颗明珠’,馆长和村民等所有者已经决定不了它的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