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太原7月27日消息(记者韦雪)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起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和埃及金字塔,可能多数国人都听说过。但很多人不知道,在我国山西应县城内,也有一座塔蜚声海外。
应县木塔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建筑。这座九百多年前建于辽代木塔,浑身上下没用一颗铁钉,千年承重数千吨而不下沉。
2012年11月,应县木塔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自此,这座沉寂千年的木塔开始被更多人所知晓。但伴随着的争议也接踵而来。
近年来,这座独一无二的木塔正在变得越来越扭曲。从1989年起,我国就开始研究应县木塔的保护工作。但至今,24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种确定的木塔修缮方案。
修了近半个世纪的古建筑,应县木塔是柴泽俊唯一一个没有完成的作品。十年前,柴泽俊卸任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所长,决心再不去关注木塔。但几天前,和记者谈论应县木塔,他为应县木塔疾呼。
柴泽俊:应县木塔在世界的地位,和比萨斜塔和金字塔可以相媲美,最高最古的木建筑当中,全世界也就这么一例,没有大修过的也就这么一座,如果哪一天损坏在我们手里,我们只能唉声叹气了事。
柴泽俊的担忧,源于近年来应县木塔不断扭曲的现实。这座国内现存时代最久远、体量最宏大的木构楼阁式建筑,近年来饱受塔身倾斜的困扰。文物爱好者唐大华曾经用竖直的伞柄作为参照,来对比应县木塔二层局部的倾斜程度。
唐大华:第二层的西南侧面,这个柱子有十几度的内倾,非常严重了。
记者:这样的倾斜至今没有停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应县木塔4年来进行的实时监测显示,应县木塔二层倾斜程度不断加剧。柴泽俊认为,应县木塔出现扭曲,主要源于20世纪30年代当地进行的一次错误修缮。
柴泽俊:1935年,在抗战前夕,地方上的一些绅士和当地国民党的县令,认为玲珑宝塔上面的墙壁不好看,换了格栅。
应县木塔不仅是一个建筑奇观,还是一个历史遗迹。这样的木塔不断扭曲,必须进行修缮,这是当年许多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共识。但共识之余也有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究竟选择哪种修缮方案。
经过多次开会讨论、论证、投票,最终,应县木塔修缮保护管理委员会邀请的专家中,绝大多数赞成使用抬升修缮的方案。赞成者认为,这种方法稳妥、透明,能让全世界看到怎样修复这个复杂的木结构楼阁。当然,有赞成者也有反对方。从2008年开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负责对应县木塔的检测与前期保护研究,即使监测数据显示木塔局部倾斜在加剧,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侯卫东认为,应县木塔整体上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危险",他更倾向于对木塔进行"现状修缮"
侯卫东:保持现在的样子,尽管有残损,尽管有不足,但它不会继续坏,不会产生更大的倒塌、构架的损坏。保持现状是第一步。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提出的修缮方案,同样遭到了柴泽俊的明确反对。
柴泽俊:我认为不是保存原状,是保存惨状。修坏了,修成这个样子,我们还保持这种惨状,实在是于理不通。
除此之外,柴泽俊更担心,用维持现状的方案修复的木塔,能否像往日那样抵挡住外力的损坏?
柴泽俊:一旦狂风或者地震,木塔损坏在我们手里,当然大家没有责任,这都是自然灾害,抗拒不了,可事实上我们是能够预防的,我们没有防住。明明知道损坏到这个程度了,该修没有修,该保护没有保护。所以绝不能无辜地损坏在我们手里。
今年9月,专家将投票最终认定是否通过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提出的"现状修缮"方案。柴泽俊则建议,投票前,专家们能再去应县,登上木塔,感受一番。
柴泽俊:将来到应县的时候,一定站到西墙边上,看正西面的二三层。可以自己体会一下歪到什么程度,扭到什么程度。这些职能部门,真正国家的管理部门,要担负起责任,帮助它真正保护下来。
不容忽视是,应县木塔已经进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而有残损的建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则必须出示修缮方案,即将公布的应县木塔修缮方案究竟是为了申遗还是为了修缮?出台的方案能否真正保护应县木塔?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