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因故居翻修停暖导致受潮,装有文物的箱子和抽屉因锁生锈4年而无法打开
作为家属,我们认为故居不只是把房子看住了,将故居简单地作为一个四合院供游人观赏,不让文物流失,而是应该对其进行妥善管理,对外宣传其留存的意义,否则长期下去将失去其故居的价值。
——茅盾的孙子沈韦宁
今年要对茅盾故居进行一次大修,招标完成后就立刻启动维修。首先要把暖气恢复了,其次地板要修复,重新粉刷墙壁,屋顶、下水道、管道这些都会在这次大修中全部处理好。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
新京报讯 作为北京市文保单位的茅盾故居,其起居室由于受潮地板腐烂出现开裂。装有茅盾生前盖过的被子、毛毯、衣服及放置他生前办公用品的两个樟木箱子和一个写字台抽屉,因锁生锈从2010年至今就无法打开。这让茅盾的孙子沈韦宁倍感痛心,并担心起居室内的茅盾著作、藏书及相关文物因受潮而损坏。
年近六旬的沈韦宁现定居美国。他曾随茅盾在故居里居住过7年,每次只要回京,他都会回到茅盾故居看看。
7月19日,从美国回来的沈韦宁再次来到茅盾故居,发现起居室内的客厅木地板裂开了。天花板、墙壁到处可见受潮后的霉点。起居室里两个樟木箱子的锁已经生锈,放置茅盾生前办公用品的写字台抽屉的锁同样也因为生锈无法打开。
据茅盾故居主任郭丽娜介绍,茅盾故居曾于2006年进行了整体翻修,但在这次翻修中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失误。
郭丽娜说,当时因为经费问题,在翻修时考虑到起居室没人住就把暖气给停了。每年7月份,他们都要把箱子里的毛毯、被子、衣服等物品拿出来晒一次,晒完了再重新放回原处放置卫生球后保存起来。但2010年开始,起居室内所有带锁的地方全部锈死,无法打开,箱子里和抽屉里的东西也就无法拿出来晾晒。
2011年开始,郭丽娜连续三年向上级主管单位打报告申请恢复起居室的暖气,郭丽娜说,上级主管单位已回复表示要对故居进行维修,也已派人到故居实地考察,但目前还没开始维修。
郭丽娜表示,现在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把起居室的窗户打开,由于没有暖气,起居室常年处在一个比较潮湿的状态,必须开窗保持通风。否则第二天起居室的墙面上就会返潮,玻璃上全是哈气。如果常年这样,对房间里的家具也是一种毁坏。
■ 背景
茅盾故居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后圆恩寺胡同13号,东邻白云宾馆(原为蒋介石北京行宫),西邻南锣鼓巷文化一条街,南邻前圆恩寺胡同,北邻菊儿胡同。故居由一个二进四合院组成,占地面积850.7平米。三个展厅和会客室组成院落前庭,后庭为起居室兼卧室。
1974年茅盾由原文化部宿舍迁入,到1981年3月病逝,在这里度过了一生最后7年。1984年5月北京市政府公布茅盾故居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
■ 探访
茅盾文库门口地板被踩裂
7月19日,记者随沈韦宁探访茅盾故居。
后院是茅盾起居室,该起居室不对外开放,游客只能隔着玻璃观赏起居室里面的原景。“对外开放有很大的难度,里面的文物不好保管,起居室是木地板,频繁走来走去会加重对文物的毁坏。”茅盾故居主任郭丽娜说。
后院正房室内保持原状,进门一间为起居室,北墙为1排书柜,书籍按茅盾生前原样排放。起居室东有门通往卧室,卧室内正中横放小床1张。卧室的衣橱、七斗柜均为过去旧物。西首北房专辟为“茅盾文库”,内收藏有茅盾著作及其藏书。
郭丽娜说,文库里的材料都是珍贵文物,部分资料是茅盾亲笔撰写的东西,另外一些资料则是当年鲁迅赠送给茅盾的东西,“好多资料都是出自上世纪20、30年代。”
记者看到,文库门口一处地板已经被踩裂,现出一豁口。“这一片都不能踩,地板由于受潮里面已经腐烂了,容易断裂。”郭丽娜说。
卧室内两个樟木箱子上的锁已经铁锈斑驳,郭丽娜说,因为生锈,从2010年开始没打开这些衣柜、书柜了。
■ 对话
故居大修将恢复暖气
主管方表示,维修资金30多万元,还将修复地板,重新粉刷墙壁等
就茅盾故居文物面临受损及如何维修的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茅盾故居的上级主管单位、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
故居维修经费到位正招标
新京报:茅盾故居和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什么关系?
吴义勤:属于中国现代文学馆下属的处级单位。
新京报:茅盾后人去参观故居时发现故居有些地方没有及时修缮,认为管理不到位。
吴义勤:本来今年年初就要进行修缮,但因为中央政府部门采购必须进行招投标,我们从去年年底就开始招标,并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报预算、请人评估等,这个招标的流程非常麻烦,4月份招标时就因为应标单位标书不合格而流标了。目前经费都已经争取到了,招标完成后就立刻启动维修。
故居将恢复暖气修复地板
新京报:据我们了解,茅盾起居室的锁是在2010年就发现打不开了,为什么直到今年才决定维修?
吴义勤:前几年故居工作人员汇报时问题没那么严重,小问题就小修,这次则是要进行一次大修。当时预估的维修资金为30多万,这次维修将跟文学馆一期同时进行,全部需要650多万经费。
新京报:抽屉、柜子4年都无法打开,会不会担心里面的文物受损?
吴义勤:文物的日常管理都是由故居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我们对故居的态度是一要保证安全,二要对文物进行保护,尤其是一些日常的家具等。如果有文物受损故居工作人员会向馆里提出。今年也考虑是不是把茅盾起居室里一些书籍运到文学馆里,但考虑到参观的人会觉得少了一些东西,就没动。
新京报:故居这次都将进行哪些方面的维修?
吴义勤:首先要把暖气恢复了,其次地板要修复,重新粉刷墙壁,屋顶、下水道、管道这些都会在这次大修中全部处理好。
不赞成搞商业活动养故居
新京报:有些人认为主管单位对故居不太重视?
吴义勤:重视不重视要看从谁的角度来讲了,从我们的角度讲,我们非常重视茅盾故居,因为从文学角度讲,茅盾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或许有些时候故居申请的拨款我们没有同意,就造成了我们不重视的原因。作为中央单位,我们花的每一分钱都要事先进行预算,故居申请的一些出国、在外面搞活动的事情肯定是没有这方面的预算了。
新京报:据了解,故居搞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影响力。
吴义勤:首先故居搞的活动也不少,合情合理的我们都给予支持。其次,故居作为公益性单位,工作人员首先要把心思用在故居本身的管理上,而不是通过商业方式搞创收。之前,茅盾故居也曾经收取门票和搞一些商业活动,2009年我调入文学馆后把所有商业活动全部叫停了。
新京报:为什么不赞同通过商业模式搞创收?
吴义勤: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通过商业活动养故居有损形象,而且这么做也不会真正对故居的文化内涵建设有任何帮助。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