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 楼乘震)丰子恺故居屡屡遭窃,日前网友在微博上发布的这条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上海陕西南路39弄(即长乐村)93号是丰子恺先生取名为“日月楼”的故居,从1954年到1975年去世,他一直住在这里。“文革”期间一、二楼被他人霸占。2008年,丰子恺的后人购回“日月楼”的二层和三层,经整修复原为“丰子恺故居”,展出丰子恺生平、绘画、文学、艺术、译作和书法,以及其具有代表性的漫画、书法复制品,并陈列有其在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类书籍。一周三天对公众免费开放,工作人员由丰家后代和志愿者担任,成为上海市以“民办公助”模式保护名人故居的典型案例。
今年6月,三楼的一个玻璃展柜中陈列的民国时期《护生画集》三册初版本不翼而飞。据猜测,是有人用刀片,划开了玻璃面板与侧面之间的胶合处,拿走此书的。事实上,这并不是丰子恺故居第一次失窃展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6月以来,不断有展品在员工眼皮底下遭窃,除了三册初版本《护生画集》外,挂在三楼墙上的丰子恺幼女丰一吟的书法作品、读库出品的线装版《护生画集》第一册也被窃,连样品书签也被偷掉几十套之多。
丰子恺的外孙女杨朝婴说,当时考虑到观者或许也是出于喜爱之心,便没有追踪,也没有贴出相关的警示,“我外公一向也是这样的态度,你喜欢,就拿去看吧,不太会计较,但后来发生的玻璃被撬,珍本丢失,性质就不一样了。”
有网友责怪故居的管理欠缺,然而他们并不了解丰子恺故居属于“民办公助”的民间展览馆,规模小,人手不够。每天约有三四十名观众,周末往往会超过一百人,但每次开放日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而且丰家人认为观众都是对丰子恺先生、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高素质人群,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安装摄像头,因为没有想过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杨朝婴也证实,由于经费有限,至今馆内没有安装任何摄像头,发生失窃事件后,也无从追查。
记者看到,遭窃的展柜里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纸发人深省的《灵魂讣告》,希望以此来感动“一时犯昏者”。撰稿的工作人员朱先生说:“东西失窃已是既成事实,就看我们怎么去对待它。”在朱先生看来,这份“灵魂讣告”并非是一纸讣告那么简单,这是他们对待这件事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特别的回应方式。朱先生向记者表示,他们不希望用撕破脸皮的方式去警告那些人,而是希望用一种特别的、文明的方式去作出回应。他们记得当年丰子恺曾在报上登广告希望窃他画的人把画送回由他题签后再拿去的故事。朱先生说:“在这‘灵魂讣告’贴出后,也许什么都没法改变,展品会一如既往地失窃,但也有可能哪天在闭馆时我们发现被窃的《护生画集》被还了回来。应验了弘一法师的教育方法。”朱先生幽默地说,也不排除第三种可能,就是这张“灵魂讣告”在将来某天也失窃了。“至少让我们知道,他后来又来过了。”
丰子恺的外孙女杨朝婴也表示,暂时还不打算通过警方的力量介入此事,希望窃书者若能看到这则《灵魂讣告》,及时将书归还。另外,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今后将不在三楼陈列值钱的展品,或放置一些大体量、不易翻动的展品。目前,故居正在申请民办博物馆扶持资金,一旦成功,将与派出所合作安装摄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