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征 通讯员连红 孙夏)1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有94件(组)一级文物,含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等四类。我省5件(组)文物榜上有名,其中包括越王勾践剑在内的4件文物在湖北省博物馆[微博],1件(组)在荆门市博物馆,这些文物即日起禁止出境展出。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物出国(境)展览管理规定》:历代出土古尸;宗教场所的主尊造像;质地为象牙、犀角的文物;元以前书画、丝作品以及宋、元有代表性的孤品瓷器五类文物禁止出境展出。
为切实保证珍贵文物尤其是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安全,2002年、2012年,国家文物局先后公布了第一、二批共计101件(组)禁止出境展览的一级文物名单。省博有5件文物入选第一批目录:商代大玉戈、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彩绘木雕小座屏、曾侯乙出土的外棺。
此次公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中,我省5件(组)禁止出境展览文物是: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云梦睡虎地秦简《语书》,荆门市博物馆战国郭店楚简《老子(甲、乙、丙)》。
省博负责人万全文介绍,湖北的5件文物均为孤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越王勾践剑,“它是省博的‘四大镇馆之宝’之一,不仅铸造精美、造型奇特,在人文方面还有勾践卧薪尝胆的传奇故事,是举世闻名的‘国宝’。”
该馆另外3件禁止出境的一级文物也各有亮点: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共有16节,由5块珍贵的和田玉雕成,每节都有龙纹、凤纹或龙凤同体纹饰,工艺复杂;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上的击鼓、跳舞图案,对现在的编钟演奏有指导意义;云梦睡虎地秦简《语书》于1975年出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泰朝法律文书。
万全文说:“省博的9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除了编钟、秦简、大玉戈,其他6件过去都出境展览过。越王勾践剑曾在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展出。”
湖北省第三批禁止出境文物
■越王勾践剑
春秋晚期。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通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绿松石。剑刃薄且锋利,毫无锈蚀,至今仍寒光袭人。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
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通高48厘米,宽8.3厘米,厚0.5厘米。整体为一条大龙,用5块玉料、1个玉环和1根玉销钉雕成可以活动卷折的16节。采用透雕、浮雕、阴刻等技法雕成37条龙、7只凤和10条蛇,玲珑剔透,堪称先秦玉器中的极品。
■彩漆木雕鸳鸯形盒
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通高16.5厘米,长20.1厘米,宽12.5厘米。彩绘木雕鸳鸯盒腹部被凿空,背部有盖,头可以转动,全身绘有美丽的羽毛纹,其两侧腹部有彩绘的撞钟击磬、击鼓跳舞的图案,为研究此墓乐器的演奏方法提供了形象资料。
■云梦秦简
又称睡虎地秦墓竹简,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主要内容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被历史学家、文物专家誉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黄陂商代盘龙城、江陵西汉古尸、随州曾侯乙编钟一起,被列为湖北考古的四大发现。
■郭店楚简
战国中晚期。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1号墓出土。有字竹简700多枚,内容为先秦典籍,按学派可分为道家著作、儒家著作等。分为《太一生水》、《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以及《老子》甲、乙、丙等多篇。 (记者黄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