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新快报记者 尹来
■采写:新快报记者 周雯 实习生 龙周妹
馆长吐苦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我们不是巧妇”
专业博物馆被视为未来博物馆增长点所在,昨日新快报推出“‘博物馆之城’之惑”,从这个增长点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以期探寻它的出路。昨日,新快报记者专访农民工博物馆副馆长冯耀波和东平典当博物馆负责人。从他们的口中,可以听出专业博物馆不论是财政拨款的,还是企业承包的,都存在藏品收集难、经费拮据等难题。冯耀波反观自己一年的“临时”馆长经历,慨叹称,“博物馆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慢慢来。”博物馆不是一天建成的,更何况“博物馆之城”?
农民工博物馆副馆长冯耀波:博物馆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慢慢来
新快报讯面对博物馆不热的现实,农民工博物馆副馆长冯耀波并不慌张,作为筹备期的“临时”馆长已经完成任务,“我们是过渡期筹备团队,之后将交给正式的运营团队,交接的细节一直在谈,具体的日期还没有敲定,应该是快了。”对冯耀波而言,这种交接应该来得更早一点。原职白云区文化馆馆长的他,自认为虽在文化系统内,但对博物馆的运作并不精通。
冯耀波透露,目前过渡期团队只有十余人,更致命的是,“博物馆还不是独立法人,无法发放收藏证书,目前仅仅是记录藏品线索,日后交由正式团队去收集。”他说,这些线索的数量也不可观。由于是非综合性博物馆,农博馆并不能进入现有的评级体系,冯耀波诉苦称,连安保力量都是不够的,“不过这里也没什么可偷的”。
从交钥匙开始,冯耀波最头疼的是,农民工博物馆到底应该展些什么?“博物馆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慢慢来。展览需要积淀,没有足够力量去研究与筛选,很难做。”最开始收集了5000件藏品,由于不够系统,还特别花钱模拟制作了工人流水线等装置。
在2012年9月29日正式开馆后,农博馆接待了很多官员和市民观展。“农民工本身就是流动的一个群体,每个人都有接触或了解,谁都有发言权,这就造成了100个人有100种看法,我们有时也很困扰。”而最现实的问题是,博物馆的启动经费仅100万元,只能“看菜下饭”的情况下,“农博馆没有自己的网站,建一个网站根本拿不出钱。虽然物业这块由国际单位出资,但100万元要发工资,要搞活动,运转不起来。”
交接已经提上日程,由财政划拨的一笔后续资金,正在商议是给过渡团队还是正式团队。冯耀波的“兼职”也将结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我们不是巧妇,也没有米。博物馆要慢慢建,要多方认证,急不来的。”
【对话】
“想安排论坛活动,资金支撑不了”
新快报:接手农民工博物馆快一年,你怎么理解它的作用?
冯耀波:农民工博物馆,肯定不仅仅放在那里。它应该担负起社会化教育功能,变成农民工之家,代表农民工团体,为他们发声。这个博物馆是有前途、大有可为的。虽然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但可以作为警醒。它是全方位的博物馆,不是单向展览。我认为只要是重要的,对历史有促进作用的事件或者物品,都可以在博物馆展出。
新快报:距离实现这个目标,农博馆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冯耀波:最难的是非独立法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配备跟不上,无法收集藏品,也难开展互动活动。想定期安排讲座、论坛,但人手不够,资金也支撑不了。
新快报:过渡期之后,博物馆的配备会有改善吗?
冯耀波:肯定会有,人员、资金、专业性等,都会有改善。人员方面,以后肯定会更多一些,我们是临时组建的,没办法招人。资金方面会有后续资金,以及日常的运作资金,活动可以搞起来。专业性上,过渡期专家和媒体的意见居多,未来会有独立的研究团队。农博馆不像一般博物馆是看文物价值,它更多是看这些东西的人类学或社会学价值,反思用新的方法对待特定的人群,看待时代的潮流。
新快报:未来会有一批专业博物馆开建,是否有什么经验分享?
冯耀波:最近,粤剧艺术博物馆也找我们交流经验。博物馆热已经看得见,但博物馆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开馆布展不要太急,展览应该要多方认证,不要着急做。而且涉及面要广,去了解更多人的看法。博物馆不是一天建成的,要积淀,要慢慢来。
东平典当博物馆负责人:
开馆以后没有任何人捐赠藏品
新快报讯与农博馆的财政支持不同,以东平大押古建筑为依托的东平典当博物馆,完全由广州衡盛典当公司承包经营,承包时间从2008年算起,直至2028年。这家行业博物馆,负责人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被问及承包的初衷,多次提及行业责任感,“承担起行业责任,把行业文物保管下来,并向社会普及。”
要扛起这份社会责任,东平典当负责人表示,把东平大押变身博物馆,在最前期的投入,已经花了百余万,开馆后每年日常维持开放的投入近50万元,已经到第三个年头。这笔费用,全由经营公司承担,“没有任何的政府补助,我们还被要求给维修基金交钱,每年要15万元,近两年都没有去交。”
被问及为何三年没有换过展览时,该负责人直言,“几乎没有收到新的藏品。”其透露,仅在开馆前向社会征集到展出的所有藏品,开馆之后没有收到任何藏品捐赠。没有人捐赠,而经营团队维护日常动作之余,也没有进行拓宽收藏渠道。
【对话】
“承包博物馆,没想过要营利”
新快报:作为一家公司,为什么要承包经营一间博物馆?
东平典当:在最开始竞标时,我们就决定当公益来做,写明了是非营利性博物馆,没想过要从这里营利。做这个行业,而且东平大押本身就是行业文物,从行业角度出发,觉得应该保护好这些文物,就承包经营,并力保博物馆的建成。
新快报:每年差不多50万,是纯投入吗?东平典当:没有营利,当然是纯投入。新快报:在别的方面,比如企业形象上,是不是有一些益处?
东平典当:要说企业形象的提升,并没有感觉到,也没有带来多少实际的益处。
新快报:承包时间还有15年,你们怎么规划?
东平典当:维护日常的博物馆开放,然后坚持做下去,要说规划也没有什么规划。藏品很难收集,更换展览也不是我们想做就能完成的。我觉得我们还是能够坚持下去的。
新快报:在国外,有一些捐赠的税收优惠,你们希望获得一些什么支持?
东平典当:想得到政府支持,我觉得说了可能也没有用。还是希望大家多关注典当博物馆,捐赠一些好的藏品,博物馆才会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