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中通社报道,台湾历史博物馆有4000多片保存了60年的殷商甲骨残片,一直尘封馆内,没有做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几年前北京中国社科院表达希望与台湾史博馆合作研究,馆方才惊觉这批史料的重要性,27日将这批甲骨残片出借给台湾“中央研究院”,希望能找到更多3000多年前的商朝史料。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27日与“中央研究院”院长翁启惠举行签约仪式,史博馆馆藏的4000多片殷墟甲骨文残片未来将交由“中研院”整理研究,并进行编辑与数码化工作,让这批甲骨文数据得以完整公布。
河南安阳殷墟的商代甲骨在1880年间陆续发现之后,目前存世约有15万件,除了这批未曾开封的甲骨之外,几乎都经过了完整的研究。其中,台湾“中研院”收藏了2.5万多片,是全世界收藏甲骨文最多的单一馆藏单位,且全数都已进行研究并发表。
“中研院”的这些甲骨是在1928年至1937年间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所得。当时的河南省政府也在1929至1930年两度派人赴殷墟挖掘,挖出3000多片甲骨,典藏河南省博物馆;1949年这批甲骨辗转迁台,成为台湾史博馆典藏品。
后来台湾“中央图书馆”移拨700多片甲骨文到史博馆,总计目前史博馆典藏有约4000片有字甲骨。碍于经费与人力不足,这些甲骨一直藏于库房,从未开箱进行学术研究。
张誉腾说,直至2010年大陆的社科院向台湾史博馆提出借用这批甲骨,他才醒觉到应该请“中研院”一起来合作研究;但碍于文物归属问题,今年才谈成出借4000片甲骨给“中研院”进行全面整理与研究的合约,好让还未曝光的甲骨文秘密,可在这次一一揭开。
这项殷墟甲骨文整理研究合作案计划以4年新台币370万的经费,建立甲骨文数码化数据库,制作照片、拓片、摹本、出版研究专书,并举办专题展览,持续推动甲骨文研究与推广教育。
“中研院”表示,甲骨文是现存最早的系统汉字,也促使现代人更了解商代历史,若台湾史博馆馆藏的甲骨文能进一步解密,将是重要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