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广州大塘两文化遗产线索民居拆了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广州大塘两文化遗产线索民居拆了

广州大塘两文化遗产线索民居拆了

作者:佚名      收藏聚焦编辑:admin     
沥滘卫氏大宗祠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记者廖靖文摄 沥滘卫氏大宗祠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记者廖靖文摄 西华四巷3号是清末青砖屋,如今已被拆除,现场青砖遍地。记者杨耀烨摄 西华四巷3号是清末青砖屋,如今已被拆除,现场青砖遍地。记者杨耀烨摄 文化遗产线索分布图 文化遗产线索分布图

  沥滘村祠堂予以原址保护 宅第民居“保或留”业主意见不一

  10月1日至10日,《海珠生态城(首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在“规划在线”公示,沥滘村十多座祠堂和庙宇均被定为文物或文化遗产线索,有望原址保留。但与此同时,海珠另一条历史名村大塘村内的两座公示文化遗产线索民居,近期竟被悄悄拆除。

  文/ 记者廖靖文

  正在公示的《海珠生态城(首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上列出了位于新中轴线南段的21处不可移动文物和60处文化遗产线索,绝大部分在沥滘村和大塘村,位于沥滘村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和文化遗产线索分别有12处和37处。

  不同于以往只是对文物进行原址保留,规划部门在公示中指出,对推荐文物线索采取保护与更新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优先保留推荐文化遗产线索本体及其周边历史环境,并逐步对其进行修缮。推荐文化遗产线索应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沥滘村内的49处不可移动文物和文化遗产线索分布在旧村中央的沥滘水道两侧,“过去南番顺的船只都在这里贸易,非常鼎盛”,村民卫老伯指着位于沥滘村天后宫内的碑记对记者说,以前大家屋前屋后都是河涌,水网密布,商业也很繁荣。

  邓其生、汤国华等多位建筑专家都建议,在沥滘城中村改造中,应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分布,在沥滘水道两侧文物和历史建筑集中的中心区域进行抽疏,尽量恢复水乡面貌。村民卫先生透露,目前重新做的规划意向是将沥滘水道两侧设为风貌区,不建设高层建筑,形成一些标志性景点,还计划在几条路上揭盖恢复几条河涌,“但这些全部都是初步设想,最后还是要看开发商的意向”。

  有人反对自家房屋列入历史建筑—

  不久前,沥滘村有10多户村民经过联社动员,联名向市政府上书反对自家房屋列入历史建筑。“一间偏房几年前就塌了屋顶,去年另一边偏房的墙也裂了,这座房屋不拆也会倒的。”沥滘东街的李婆婆在红砂岩青砖大屋里住了70多年,她说,房子至少有100多年,自家承担不了修缮的钱,宁愿拆除。

  有人欢迎保留自家祖业—

  记者了解到,若文化遗产线索民居的业主放弃资格,开发商会提供更优厚的补偿,但多数业主并未放弃。拒绝放弃的业主卫先生表示,老宅是曾祖的产业,亲属遍布欧美澳大利亚,“打电话问大家意见,都说要保留下来,这才是真正的祖业,多少钱都换不回来”。卫先生憧憬,自家的祖业能成为纪念馆。

  被拆民居业主称不知情

  60处文化遗产线索尚在公示,但其中两座清代民居已被拆除。民居分别位于大塘村西华大街25号和西华四巷3号,前者建起三层新楼,后者拆了一半。

  昨日,大塘村所属的江海街道办事处副书记陈敏时表示,两座房屋都被鉴定为危房,西华大街25号于8月6日拆除,昨日经城管执法队勘察,发现基座没有超出原面积,但存在超高,已经要求停工拆除。西华四巷3号是从9月28日开始拆的,昨天已经要求马上停止。陈敏时说,两座房屋的业主和街道此前均不知道房屋被列入文化遗产线索或历史建筑。“9月我收到过一份不可移动文物现状调查表,上面也没有这两座建筑”。据江海街办事处李副主任介绍,对于业主自拆房屋并没有规范条款来限制,只能监管其建设的状况。

  海珠生态城保护81处

  文物和历史建筑线索

  文/记者杜娟

  《海珠生态城(首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显示,首期范围20.61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了中轴线南端地区,而整个海珠生态城面积达52平方公里。规划将21处不可移动文物和60处文化遗产线索列入其中,这是目前已经进行公示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中,文物和线索数量最多的一个。

  规划范围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1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沥滘卫氏大宗祠。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赤岗塔、李福林庄园中心区住宅建筑、卫国尧故居、沥滘广州市界碑。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李雍别墅、心和卫公祠、御史卫公祠、石崖卫公祠、志宇卫公祠。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1处:大塘村曹氏宗祠、大塘西华大街38号公馆、观荫李公祠、大塘村李氏宗祠、大塘林氏宗祠、岐周卫公祠、丽溟卫公祠、义所卫公祠、崌崃卫公祠、芝岩卫公祠、上涌村梁氏宗祠。

  规划要求,不可移动文物应依法进行原址保护,以整体性、原真性为原则,以历史原貌为依据,采取原状修缮、功能置换、内部设施维护更新及外部环境综合整治等综合性方法对文物本体及其周边历史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

  沥滘12祠堂多成仓库宿舍

  文/记者杜娟

  《海珠生态城(首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列出81处文物和线索中,已经全部囊括了沥滘村的现存12座祠堂,分别是卫氏大宗祠、心和卫公祠、御史卫公祠、石崖卫公祠、志宇卫公祠、岐周卫公祠、丽溟卫公祠、义所卫公祠、崌崃卫公祠、芝岩卫公祠以及被列为线索的诚斋卫公祠和大夫卫公祠。

  而此前,除了卫氏大宗祠和已经被列为海珠区文物线索的心和卫公祠、御史卫公祠、石崖卫公祠、志宇卫公祠可以有“免死金牌”外,其余祠堂都在城中村改造中面临异地迁建的命运。对此,村中老人表示:“移动了就不是文物。拆祠堂再建,等于挖了卫氏族人的根,希望12间祠堂都原地原状地保存下来。”

  文博专家罗雨林也表示:“拆旧建新同样是破坏文物的表现,现在很多城中村改造都说要保护性迁建,实际上我认为这是建设性破坏。因为文物不仅是建筑材料,还是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布局不应该改变。”

  广州最早天后庙变医院

  沥滘村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12座祠堂和天后庙现状并不乐观。记者近日调查走访发现,这些祠堂除了被定为广州市级文物的卫氏大宗祠保护较好外,不少都变成仓库或宿舍。

  东街是沥滘村一条主要街道,里面可谓“卧虎藏龙”。在村里老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东街旁的一座私营小医院,走进一楼的一间诊室,掀开窗帘,看到的居然是三块清代的古碑,另一间诊室里还藏着另一块古碑。4块古碑大小相若,大约长1.5米、宽0.5米,上面清晰可见乾隆、嘉庆年间的字样,上面记载着很多人名以及捐赠的财物。

  村里老人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天后庙,历史比沥滘村还长,始建于宋代,可能是广州地区最早的天后庙。清朝时曾重修,4块碑上记载的就是重修时的出资名录。”从石碑上看,省城、南番顺大大小小的村落名称都可以找到,捐赠物品由贵重的金箔、白银、柱梁、砖瓦到香油灯、铜镜等一应俱全,可见当时天后庙的香火之旺盛。

  将进行修缮和利用

  本次公示中提出,要对这些建筑进行原址保护,首先确保了它们不会被随意拆除;其次,还明确将逐步进行修缮和利用。

  规划中提出,对这些线索进行先行保护,为下一阶段历史建筑认定工作做好充分准备,采取保护与更新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优先保留推荐文化遗产线索本体及其周边历史环境,并逐步对其进行修缮,根据所在区位进行保护性利用。推荐文化遗产线索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因公共利用需要进行建设活动,对推荐文化遗产线索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报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省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