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
2012年9月因改扩建工程闭馆的南京博物院,将于今年11月6日重新对公众开放。经历四年多扩建、一年多闭馆,这家省内唯一的省级博物馆,将在原有基础上,改造成“一院六馆”的格局,展出文物总数也将由原来的5千件,增加到4万件左右。昨天记者走进“六馆”之一的历史馆,这里展现的是江苏的古代文明,“通过独特布展方式,用文物讲故事,将每件文物的关系展现出来,讲述当时的社会形态。”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
文物连成线来“讲故事”
记者昨走进了历史馆,几件相关文物摆放在一起,观者就能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前展览是展示文物如何好看,现在更多是展现文物间的关系,以及文物所代表的社会关系。”龚良说。
例如在展现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展厅中,工作人员将几组来自不同时代的墓葬复制在一起,分别展现了江苏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原住民,从原始的无差别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这些墓葬分别来自宜兴骆驼墩遗址、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等。布展完毕后,将能看到,随葬品数量、种类发生着变化,从三五件陶罐,到百余件玉器。“那个时代,社会生产有了剩余,从考古发现,就能看出有钱人住大屋、葬大墓;平民住小屋、葬小墓。”
此外在历史馆中,还能看见春秋时代,人们从三人怀抱的楠木中,做成一条独木舟的实物。实物上,树木内部有一条条石器打磨的痕迹。在六朝篇章中,展示了七八块墓砖墙雕刻,其中有在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实物,画面中,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刻划得极为生动传神,突出地表现了每个“贤人”的性格、气质。
“标本室”将是发烧友最爱
历史馆就是原来大殿的位置,里面分为7个篇章,分别是史前、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一条主线下来,通过一组组文物,将江苏文明的发展历程逐步厘清。不过在主线上,也延伸出了一些“分支”,就是改造中展馆里增加的一大特色—“标本室”。在这个房间中,文物被整齐摆放在玻璃橱窗里,上下一共六层展台,文物紧紧挨在一起。从上罗列下来,将近十米高。
在历史馆中,这样的标本室一共有5间。记者看到,它们大多以坛罐容器为主。造型上五花八门无一不有。据统计,每一间标本室的文物陈设达到数百件。“每一间"标本室"代表一个时代,每一竖列代表一个出土地点或是一个文化遗址,文物迷们可以泡在这里,细细观察、慢慢品味。”工作人员说。
新变化
翻新后“老大殿”升高3米
2012年9月闭馆,今年11月6日正式开馆。全国博物馆改、扩建中,南京博物院闭馆时间是最短的。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扩建后,南京博物院将呈现“一院六馆”,即在原有的历史馆、艺术馆基础上,增加民国馆、非遗馆、数字馆和特展馆。“三个传统馆、三个现代馆,不同角度向参观者介绍。”
南京博物院大殿也在改造中提高了3米的高度,如此,历史馆等六个馆都能在底层相互连通,便于游客走动。老大殿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人文馆建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比门口的中山东路矮4米,所以看上去大殿一直比较低矮,垫高在不会破坏这个大型文物的基础上,使得建筑看上去更加雄伟、壮观。
“10月30日就能全部完工,11月6日开馆。除了不能用闪光灯,游客可以尽情拍照。我们估算如果在每件展品前停留五秒钟,全部看完要半天时间。”龚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