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前不久,河北省的一家民办博物馆冀宝斋因曝展出大量赝品等乱象,牵扯出一些民办博物馆山寨化的现象,也引发了目前国内对民办博物馆规范化问题的关注。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办博物馆是一个新生事物,上海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总体是健康的,一些有特色的民办博物馆甚至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业界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民办博物馆经历了一个从与公众分享个人收藏的快乐,到为民间收藏健康发展寻求合法存在机制,再到积极参与文化产业转变契机的过程。那么,如果说近年来连续出台的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政策,预示了民办博物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则上月月底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征求对《民办博物馆设立标准》意见的函”,可算是将民办博物馆的设立、运行、发展纳入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一步。
这份意见函中提出了包括对民办博物馆的藏品数量、藏品来源、场地规范,乃至馆长资质等更多涉及方方面面的要求细则。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藏品数量需达300件(套)、以及最低限额100万元人民币办馆资金等“高门槛”。因为,如果照此规定,许多有着“博物馆”名号的一些文物展览场所都将被排除在该行列之外。陈克伦分析认为:“一些以文物收藏为主的民办博物馆,自身专业素养不强,只能称为"私人陈列室"或"私人仓库",还有一些甚至是充斥赝品、名不副实,搅乱文博行业,很难长期吸引参观者。”在这样的情形下,一些原本带有“博物馆”字号的馆所,或将更名换牌。
记者从上海市文物局获悉,目前上海地区具有法人资质的民办博物馆有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博物馆、上海银行博物馆等17家。而在这份名单中,包括曾被纳入“中国十大民办博物馆”之列的四海壶具博物馆等一些在坊间具有知名度的民办博物馆均“榜上无名”。所谓具有“法人资质”是指经市文物局、市社团局批准许可的民办博物馆,由于一些民办博物馆并未进行申请,故不包括在这份名单中。而关于最新的《民办博物馆设立标准》征求意见稿,市文物局表示已在进行内部讨论,此后正式出台的文件将为民办博物馆提出具体的办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