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南京博物院重新开放以后,该院位于清溪路1号的一座“文保楼”也将同时投入使用。记者昨天从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博文保所)了解到,“文保楼”就是该研究所的办公地点,在南博改扩建工程中,该研究所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都进行了更新。所长万俐生动地形容说,南博文保所将成为一家在全江苏首屈一指、在全国也排在前列的“文物三甲医院”。
文物医院“中西医结合”
南京博物院位于清溪路1号的这栋大楼,在此次南博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其大部分将由南博文保所使用。万俐对记者说,他们在该大楼的负一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建起了数十间文物修复工作室、实验室,“好比建起来一座文物医院,我们南博以及省内其他文博场馆收藏的待修复文物,都能在这里得到‘治疗’!”
万俐将这家“文物医院”形容为“中西医结合医院”,“我们的文物修复技术是中西结合,以后,既会采用传统的文物修复技术,我们所掌握的和文物修复有关的‘省级非遗’就有三项,分别是‘苏裱’裱画技艺、青铜修复和仿古技艺以及碑刻拓印技艺。同时,我们也会借鉴国际上同行的先进经验,使用从国外进口的最先进的文物修复仪器。”
怎样的文物需要到这家文物医院来“看病”呢?万俐告诉记者,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出土文物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行修复。很多文物的残缺,属于物理残缺,凭肉眼就能看出。也有一些“病因”则不是那么明显。“比如,有的青铜器由于与土壤或大气中的氯化物长期接触,可能出现一种被称为‘粉状锈’的有害锈,学名为碱式氯化铜。”万俐说,如果青铜器出现了这种有害锈,就如同人罹患癌症一样,必须及时进入“文物医院”治疗,否则的话,不仅“生病”的青铜器自身可能溃烂穿孔甚至瓦解,也可能“传染”给其他青铜器。
“无菌室”给国宝文物治病
据记者了解,目前南博文保所共有三名研究员,五名副研究员,万俐将这些专家比作医院的“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文物出现的绝大部分毛病,我们能够运用仪器检测,对症下药,进行治疗!”
在这家“文物医院”,很多国际文物修复界最顶尖的技术得到应用。在“文物医院”四楼,记者看到,南京博物院斥巨资购买了三维扫描仪和3D打印机。“对于残缺的文物,我们可先进行三维扫描,然后用3D打印机将缺失的部分‘打印’出来,直接补上,打印出的部分材质为一般树脂。”万俐说,3D打印机还能打印文物复制品,而在以前,要制作复制品,还需要另外开模,非常麻烦。
在文物医院专门负责修复纸质文物的“病房”里,记者看到了南博专家用皂角、白芍、黄柏等中草药配置的防霉剂。“我们能够对发脆的民国旧纸进行脱酸加固处理,配置有专门的脱酸液。同时,我们的实验室还能造出可乱真的旧纸,用于修补民国纸质文物和近现代书画。”
在医院里才能看到的无菌室,在这家“文物医院”也出现了,“这在目前国内文物修复界也是最先进的”,万俐告诉记者,能进入无菌室“治病”的,一般是纸质文物和古代纺织品,“但只有国宝级文物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
青铜器“穿雨衣”延缓腐蚀
“文物医院”五楼是金属文物(青铜器、金器、银器、鎏金器等)的“手术室”和“病房”,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台法国进口的“erlab”通风柜。万俐告诉记者,这台设备在国内都可以算是最先进。“以往我们在进行青铜器修复时,使用甲苯、香蕉水等制剂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都是直接排到室外。”此次文保所打造升级,南博领导明确提出环保理念。因此,该所配置了这台国际领先通风柜,“它能消化27种有害气体,确保排出的气体不污染环境。”
在金属文物修复实验室里,记者还看到了先进的“超声波清洗机”。万俐说,以前修复青铜器时,常用的方法是直接人工去掉表面的有害锈。有了先进仪器后,可以先用X光照射,分析青铜器表面锈的种类,“并不是每一种锈都是有害的,比如碱式硫酸铜和碳酸铜就属于无害锈。”
在发现了有害锈(如前面提到的碱式氯化铜)后,可以采取化学试剂去锈法。化学去锈常用柠檬酸、氢氧化铵等试剂。接下来可将青铜器放入清洗机内去酸,用超声波清洗,最后再进行缓蚀处理。对生过“有害锈”的青铜器要做到隔离存放,“最后一步是给青铜器穿‘雨衣’,我们研制过一种可将气体与青铜器隔绝的涂层,可延缓青铜器的腐蚀过程!”
记者了解到,在南博改扩建期间,南博文保所一直没有中断文物修复工作。南博重开后即将展出的国宝级文物“西汉金缕玉衣”就刚刚修复完成。在“文保楼”投入使用后,包括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的漆木器、错金银器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将陆续进入这家“文物医院”治疗。记者 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