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山东记者 陈丽媛
11月1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济南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第七批国家级和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增长近一倍;山东省大运河保护和申遗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组的现场考察评估;全省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又有新的突破,今年获国家批复项目126个,经费比去年增长42%,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的趋势,稳居全国首位。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出席发布会并通报有关情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翻番
4年工作逼近前40年工作总和
今年3月,山东省95处文物保护单位和2处合并项目单位被列入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总数达到196处。
1961年至2006年,国家先后公布了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有101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列其中。2009年5月,山东省启动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申报工作。历经4年,经过推荐、审核、实地考察和专家遴选,山东省共有古遗址41处、古墓葬9处、古建筑24处、石窟寺及石刻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4处进入入选名单,合计新增95处。此次入选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数量,接近以前6个批次的总和,总量增长近一倍。
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长秀表示,此次“国保”申请工作标准高、覆盖广,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同步进行,同时呈现出文化遗产保护类型、领域不断拓展的新趋势。
谢治秀指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后,山东省不可移动文物登记数量达5万余处,虽然第七批“国保”新增数量大幅度增长,但仅占已发现文物总量的1.2%,可见筛选标准之高,工作方法之严谨科学。
95处新增“国保”中除古遗址、古墓葬、石刻等传统文化遗产类型等继续保持优势外,近代工业遗产、二十世纪遗产、现代化建设代表性建筑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建筑、农业遗产等新型文化遗产数量也大幅增加。“特别是枣庄冠世榴园、郯城广福寺银杏园、东楮岛海草房等的入选,充分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遗产新理念和文化遗产保护新趋势,也更加彰显了山东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谢治秀表示,第七批“国保”的公布,进一步凸现了文化遗产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齐鲁文化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提升,对于继承和发扬省内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运河申遗顺利通过“大考”
明年上半年揭晓申遗结果
9月18日至21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指派,印度籍专家莉玛·胡贾女士率专家组对山东省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评估。
“大运河山东段流经山东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全长643公里,历史上就是通航条件最困难、维修保护工程技术最复杂、最巧妙的河段,今天依然是申遗工作中环境治理最严峻、工程量最浩大的河段。”谢治秀表示,历经5年的协同工作和艰苦努力,山东共有8个河段、15处遗产点入选申遗名单,而且沿线5市均有项目入选,涵盖了各类水工设施遗存,初步再现了传统运河工程的技术发明创造性和技术体系的典范性,成为大运河整体申遗最有力的支撑点段之一。
据悉,这次考察是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之前唯一的一次实地考察评估,对于大运河能否申遗成功意义重大。为了迎接考察,山东省政府与运河沿线各市政府签订了《大运河山东段保护和申遗工作政府责任书》,颁布实施了《山东省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管理办法》,并建立了完整的运河遗产监测预警体系,保护申遗工程启动以来,各级共投入资金近10亿,确保了大运河保护申遗工作顺利完成。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将大运河申遗文本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初步审查,经过这次联合国专家现场考察评估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于明年上半年公布申遗结果。
谢治秀表示,申遗不是最终目标,仅仅是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过程和手段。大运河南北纵跨鲁西地区,是“鲁西南经济隆起带”战略最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之一,是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重要的“引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目的,是以此推动乡村旅游和美丽山东建设,使大运河山东段遗产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促进大运河沿线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重大工程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近80%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谢治秀透露,今年,国家已批复山东省项目126个,经费比去年增长42%,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居全国首位。
“十二五”以来,山东省文物局围绕山东省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深入实施“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发展规划的大局,根据山东区域文化分布特点,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创造性地提出了“七区两带”文化遗产保护片区的战略规划,规划布局了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截至目前,鲁国故城、大汶口、南旺水利枢纽三大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工程已全面展开,列入全国150处大遗址名单的13处大遗址保护项目全面启动,齐长城世界遗产重点项目保护方案已全部获批。
谢治秀表示,这批项目规格高、覆盖面广,总体呈现出“三多一加快”的显著特点。
“一是大项目、好项目多。鲁国故城、南旺枢纽、大汶口等6项工程都超过亿元,1000万以上的项目达到50多项;二是重点、亮点项目多。曲阜片区大遗址保护工程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成为国家大遗址保护‘六大片区’的重要亮点工程,黄河三角洲及环渤海古代盐业遗址群遗址、沿海明清海防遗址及近现代建筑群保护工程,为服务全省蓝黄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后续储备项目多。目前国家和省里已经批复立项的规划项目就达40多项;省里安排今后三年规划项目达96项;四是项目推进加快。从项目进展情况看,全省现已有66项完成,近80%的项目进入实施阶段。”谢治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