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龙岗之美之大芬艺韵 每个时代都有令人铭刻的美好记忆,它们的背景总是美轮美奂。今年以来,新的“龙岗十景”评选结果出炉,大芬艺韵、坂田手造、南岭春早、大运晶华、鹤湖新居、园山探幽、龙河映翠、双龙溢彩、低碳绿谷、文博流芳将承载新的美丽龙岗。本期开始,《发现龙岗之美》栏目将逐探“龙岗十景”之魅。接下来,龙岗通将逐一为读者介绍新的“龙岗十景”的那些人那些事。
在龙岗大芬油画村几乎可以跟文博会划上等号,大芬油画村这个“龙岗出品”的文化创意,总会吸引来自世界的目光。大芬油画村并非只烧钱不盈利的纯艺术圣地,今年4月份,“实干兴邦———第二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启动,给大芬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文博会的“九朝元老”
作为文博会的“九朝元老”,大芬油画村早已蜚声中外。从一片拥挤无序的农民房到“世界油画 中国大芬”,大芬走出了一条城市更新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的成功之道。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和画商来这里总能找到惊喜。
置身大芬,仿佛身处欧洲的某个小镇,一间连一间的油画店各有特色,相同的是店中的油画一样的精美,让人目不暇接。
原本,大芬是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下辖的一个村民小组。1989年,香港画家黄江来到大芬,租用民房招募学生和画工进行油画的创作、临摹、收集和批量转销,由此将油画这种特殊产业带进了大芬村。
后来越来越多的画家、画工进驻大芬村,以原创油画及复制艺术品加工为主,附带有国画、书法、工艺、雕刻及画框、颜料等配套产业的经营,形成了以大芬村为中心,辐射闽、粤、湘、赣及港澳地区的油画产业圈。如今,大芬油画村已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油画村”,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最美乡村”,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代表。
并非只烧钱不盈利
当然,大芬油画村也并非只烧钱不盈利的纯艺术圣地。
这不,“实干兴邦———第二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自今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投稿作品近3千件。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持的评审会在北京顺利结束,共有209件作品通过初评。
用油画这一视觉艺术形式表现深圳十大观念,是本届油画展的鲜明特点。评审现场,除自由创作外,投稿作品都围绕“实干兴邦”主题,以改革开放以来的火热生活和动人故事为素材,通过写实、写意、装饰和表现主义等形式语言,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深圳观念的深刻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十大观念源自深圳,影响全国。深圳和大芬的油画家熟悉这片土地,亲身体验观念的力量,投稿作品近300件,充分反映了深圳艺术家的责任担当。
评委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微博]教授孙为民指出,“这次投稿作品整体水平,甚至略高于国内同类画展。其很好地发挥了两个作用,一是为中青年油画家展示自身能力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二是有利于推动大芬乃至深圳的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
据了解,第二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初评结束后,通过评审的作品经公示,将于11月上旬进行复评。通过复评的作品,将于12月初在大芬美术馆正式展出。
文/图 通通君 周伟涵
隐忧
被挖墙脚 画家“出逃”
但是,大芬油画村的发展也面临窘境。今年8月份,一条耸动的消息在深圳艺术界传开,在江西上犹县拔地而起的“中国油画产业集散地”,将众多曾在大芬村驻扎多年的艺术家、油画家、青年新锐绘画力量引至赣南。昔日的“中国油画第一村”,面临被挖墙脚的命运。
“一方面大芬村本身并没有系统的产业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主要是传统加工制造业,居民收入很低;另一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社区环境,社会结构松散,居民缺乏家园感和归属感。”一位不愿具名的大芬村艺术家,隐隐地道出了大芬村多年以来存在的硬伤。
“归属感”是艺术家隐隐作痛的伤疤。很多大芬村画家的心结是:房租太贵,画价太便宜,深圳的艺术文化市场始终发育不良。事实上,这早已不是大芬村所面临的首个“离别”危机,早在2006年末、2008年末、2009年末、2013年年初等多个时段,均有大批驻村画家“出逃”。
“大芬村所营造的是市场环境,而非原创艺术环境,当时大芬村艺术家被训练的是油画市场供应,而非原创油画艺术创作。大芬村市场低迷后并无针对环境改变而进行转型设施,致使艺术家的庞大阵容唯有鸟兽散一途。”有艺术评论人这样解释大芬村天然的瓶颈所在。
如果说以往他们的“出逃”更多只是一种不计后果、从一个“火坑”跳入另一“火坑”的“娜拉出走”,那么,来自赣南的“招安”却可能和以往任何一次都不一样,它或许会让艺术家结束背井离乡的命运,找回他们久违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