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驻山西记者李智兰 通讯员贺海旗)12月4日,2013年度太原龙山童子寺佛阁遗址考古新发现北齐佛龛和中原地区保存年代最早的唐代寺院壁画,揭示了佛阁布局,显示了北齐和唐代宗教活动在该地域的昌盛和繁荣。佛阁遗址内精美的北齐佛像、多个大佛头顶螺残件,以及从崖壁崩塌下来的大型佛龛造像,对于复原大佛及佛龛壁面具有重要意义。
童子寺为北朝、隋唐著名的佛教寺院,创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金天辅元年(1117年)毁于兵火。遗址分寺院区和佛阁区,现存北齐摩崖大佛、燃灯石塔等。佛阁是童子寺主体建筑,创建于北齐,依大佛龛建造,东南北三面砌墙,按叠压关系可分早晚期。早期为北齐墙体,佛阁中间开门,后壁有一4米高的石砌佛座,座上为高20余米的无量寿佛。晚期为唐代护墙和前廊,北壁护墙上新发现有唐代绘制的佛龛壁画,内绘1.65米高的坐佛,是中原地区保存年代最早的寺院壁画。在壁画揭去后,发现唐代护墙中镶嵌一块唐开元二年(714年)童子寺浮图铭方石,正面雕坐佛龛,两侧面为精美的线刻佛说法图。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负责该项目的学者介绍,童子寺是一处石窟和地面寺院相结合的特殊类型,特别是佛阁的出现,与大佛雕造密切相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阁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