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昨天一早,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工程启动及故宫宝蕴楼修缮保护工程开工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近百年历史的宝蕴楼是故宫里唯一一栋现存的西洋小楼,昨起,故宫开始对其进行全面修缮,预计2015年竣工。
本报讯(记者 王岩)紧邻故宫西华门的宝蕴楼,以其奇特的西洋式建筑风格与宫内其他建筑形成巨大反差,引人瞩目。然而,多年来这里一向大门紧闭,更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昨天,记者终于得以进入宝蕴楼一探究竟。踩在二楼吱嘎作响的地板上,连同行的故宫工作人员都感叹,“这么多年来,我们第一次知道宝蕴楼里原来是这样!”
记者获悉,宝蕴楼长期作为文物库房使用,现在建筑的屋顶瓦面、大木结构、内外装修装饰、油饰彩画及院落地面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亟待进行科学而谨慎的保护修缮。有关具体的修缮方案,故宫院长单霁翔先生表示,“宝蕴楼的建造历史及建筑风格在整个故宫古建筑群中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因此,故宫博物院在坚持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和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保护修缮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原做法原工艺,尽可能保留原有构件,以确保各单体建筑及文物遗存在修缮前、后保持风格的一致性。同时,以文物建筑现状修整为主,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排除宝蕴楼现存文物建筑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文物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据透露,实施宝蕴楼修复工程之前,楼内藏有的文物已经由国家分期分批调拨至全国各个博物馆。虽然该建筑之前一直作为文物库房,但其防火防盗标准已经不能达到现在的要求,这也是不再将其继续作为库房存放文物的原因。据故宫工程管理处尚国华处长介绍,宝蕴楼整个建筑结构稳定,维修中将主要解决屋顶漏雨等细节问题。整体修缮保护工程预计于2015年5月底竣工,修缮完成后的宝蕴楼将保持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历史风貌。宝蕴楼修缮完成后,将在此举办“故宫博物院院史陈列”展览,一部分区域将作为文化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使用。“我们本着先保护后参观的原则,至于今后作为展厅开放的方案,院方需要进一步研究。”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新闻链接
将呈现“完整故宫”
故宫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工程启动
本报讯(记者 王岩)昨天一早,故宫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工程在院内举行了启动仪式。此工程位于故宫西河沿区域。据院方介绍,经考古发掘,发现西河沿遗址规模结构简单,总体规格较低,且遗址均遭受严重破坏,尤其建筑基址大体在清道光期间被毁坏并彻底废弃,代之以垃圾坑。该区域自上世纪50年代拆除后一直作为故宫博物院的料厂、木工厂和库房,场地堆放木料加工边角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故宫院长单霁翔先生表示,很久以来,故宫需要一座集文物研究、实验、办公与科技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设施。依据历史资料、专家咨询意见和故宫现存神武门内东西两侧长连房进行建筑设计,无论在建筑外观、使用材料、建筑高度、檐口高度及建筑进深等与故宫现存神武门内东西两侧长连房基本一致,总建筑面积13025平方米,预计2016年3月建成。项目完成后,将为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提供更好的空间和条件、整合文物保护工作流程,推动各项文物保护、修复与学术研究工作进展,也可以让占据故宫博物院内多处古建筑的文保科技部搬出红墙,从而更好地保护故宫古建筑群、消除安全隐患;也可以恢复西河沿地区历史文脉与建筑肌理,保持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新闻内存
宝蕴楼名称由来
“宝蕴楼”名称的得来,顾名思义与宝物有关。据介绍,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退位的宣统皇帝溥仪暂居紫禁城的后宫区,前朝的所有宫殿全部由北洋政府接管。1913年初,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呈报总统袁世凯,决定将沈阳故宫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物运到北京。而北京当时又缺少妥善保管的地方,就临时决定在紫禁城原来的咸安宫旧址上建造一处库房,用以存放多达3150箱的23万多件文物。内务部与外交部协商决定,从庚子赔款中拨出20万元在咸安宫旧址上建楼来存放文物。此工程于1914年正式动工,一年后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因为要存放的这批文物多是金石玉宝和珍贵的秘籍,其价值不可估量,所以就把库房命名为“宝蕴楼”,并制石质匾额安于北楼正面上。文/本报记者 王岩
宝蕴楼建筑风格
宝蕴楼是按照西洋建筑的式样设计建造的,围绕咸安宫旧址的北、东、西三面,与咸安门形成围合。北楼是主楼,左右对称的东西两楼是辅助设施,连接主楼与副楼之间的两层外廊,是以白色的栏杆和廊柱构成的空透走廊,使整组建筑显得清爽而明快。三座楼均采用城砖砌筑墙身。外墙面抹饰水泥,并划出规整的矩形格,再刷红浆,似乎外墙是用坚固的石料砌成。墙上开了窄长的窗子,所有窗户的线脚均饰白色,与红色墙身恰成对照。出于安全考虑,门窗均为双层,外层均为铁门铁窗。楼房的屋顶是高耸的四坡式,上覆鱼鳞状的牛舌瓦。文/本报记者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