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 在紫禁城一片红墙黄瓦之中,三座砖木结构的西洋小楼显得独树一帜,这正是当年北洋政府为存放23万件珍贵文物在咸安宫旧址上建造的库房——宝蕴楼。今起,这座历经岁月侵蚀略显“灰头土脸”的小楼,将进行为期一年半的“美容护理”。
今天上午,故宫博物院举行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工程启动及故宫宝蕴楼修缮保护工程开工仪式。
在故宫西华门内、武英殿西,明清宫殿群里突然“冒出”三座单体西式洋楼,这就是宝蕴楼。追根溯源,当时的北洋政府为存放沈阳故宫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物,临时决定在紫禁城原来的咸安宫旧址上建造的一处库房,建成于1915年,总建筑面积约1650平方米。
当时这座洋楼里存放着多达3150箱的23万多件文物。因为这批文物多是金石玉宝和珍贵的秘笈,且价值不可估量,所以就把库房命名为“宝蕴楼”,并制石质匾额安于北楼正面上。
现存三座西洋式二层楼阁及一座咸安宫遗留的大门(即咸安门)。现在建筑的屋顶瓦面、大木结构、内外装修装饰、油饰彩画及院落地面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亟待进行科学而谨慎的保护修缮。
考虑到宝蕴楼的建造历史及其在故宫古建群中独树一帜的“范儿”,此次对宝蕴楼为期一年半的“美容保养”,将在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修缮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原做法原工艺,保留原有构件,以确保各单体建筑及文物遗存在修缮前、后保持风格的一致性。
据介绍,整个工程预计于2015年5月底竣工。
上午现场百年文物库房开门见“客”
上午,随着吱呀作响的铁门、木门依次打开,这座沉寂了近百年的文物库房——宝蕴楼首次向媒体敞开大门。
记者注意到,随着国家分批次将文物调拨给相应的博物馆,宝蕴楼内已被清空。故宫工程管理处处长尚国华介绍,楼内原有的木质展柜、西式立柱以及地板等在修复中都会保持原状。此次“美容养护”,将重点解决宝蕴楼屋顶漏雨、部分木料糟朽、外墙饰面脱落等问题。
尽管宝蕴楼的门、窗外都包有铁质“防盗门”,但考虑到它已无法达到现代文物存放的安全要求,经过修缮的宝蕴楼将不再存放文物。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今后宝蕴楼将举办“故宫博物院院史陈列”,展示民国时期故宫的历史变迁。此外,延禧宫、水晶宫区域以及周围上世纪30年代初建造的库房,经过修缮后将作为故宫的外国文物馆。两组特立独行的建筑,一东一西,一个陈列外国文物,一个展示民国故宫,令人期待。
其他亮点
到2016年红墙内无办公区
上午,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工程正式启动,将“安家”在西河沿区域的业务用房,预计2016年3月项目建成。据悉,在建筑外观、选材等方面,都与故宫现存神武门内东西两侧长连房保持一致。
据悉,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是一座集文物研究、实验、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设施,总建筑面积13025平方米。其北邻城隍庙,南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西邻城墙,东邻寿康宫、寿安宫区域,呈长方形。
在保护古建筑群、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可以恢复西河沿地区历史文脉与建筑肌理,保持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到2016年,将红墙内目前存在的办公设施、科研设施、服务设施等迁出,实现“红墙内无办公区”。
多知道点儿
1913年初,北洋政府内务部与外交部协商决定,从庚子赔款中拨出20万元在咸安宫旧址上建楼来存放文物。
宝蕴楼是按照西洋建筑的式样设计建造的,共有北、东、西三座砖木结构的单体楼房,采用封闭的周边式布局,围绕咸安宫旧址的北、东、西三面,与咸安门形成围合。
三座楼均为地上两层,下部有半截地下室。北楼是主楼,不仅建筑面积大,而且外观也十分别致,左右对称的东、西两楼是辅助设施,连接主楼与副楼之间的两层外廊,是以白色的栏杆和廊柱构成的空透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