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廖卫华
到过拉萨的人没有不知道八角街的,但提到八廓街,知道的人就少多了。其实八廓街是八角街的正确称呼,这是围绕大昭寺修建的一条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因为在拉萨的四川人多,四川口音将廓念成了“角”。
拉萨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八廓古城是其发源地和核心区。
自2012年12月以来,拉萨市开始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八廓古城老城区保护运动,依法保护老城区的保护,同时通过这一保护实践催生了老城区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拉萨市老城区保护条例》。
文物保护要整旧如旧延年益寿
大昭寺、小昭寺、下密院、56个古建大院,拉萨老城区是一座文物“古堡”,历史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保护老城区,很大意义上就是保护这些文物资源。
目前,老城区已实施的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共有9项。包括大昭寺消防改造工程小昭寺壁画和“四大天王”重塑工程、大昭寺壁画保护工程、朗孜厦维修工程和下密院壁画修复工程等。目前,“四大天王”重塑工程、和大昭寺壁画保护工程已经完工。
拉萨市文物局局长平措旺堆表示,古建大院、各大宗教建筑及老城区内各传统民居是老城区保护工程的重点。古建大院共有56处,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内的各个居委会,“为了做好古建大院的保护工作,相关工作人员每天前往各个施工开挖点,登记开挖点涉及的各古建大院,查看古建大院是否存在破坏的情况。”
“老城区文物保护最终想达到什么效果?”拉萨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马新明表示,老城区文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整旧如旧,延年益寿,而非返老还童”。
记者了解到,小昭寺四大天王像每个高5米,佛像上面都镶嵌着红宝石和绿松石等。为了还原四大天王逼真的原貌,相关部门请来了优秀工匠,按照藏族传统的雕塑规范进行重塑。
为了体现八廓街历史文化名街的厚重感,突出古城特色,在材质、色调、风格的选择上严格遵循西藏传统历史文化特点和要求,改造过程中制作藏式窗棂格、花架、大红门等。
如今八廓街转经道铺就的是和周边建筑风格非常吻合的青石板。“为了符合老城区建筑特色,我们从海拔5300米的高山上特意取下这些石材。”负责工程施工的中交一公局二公司总工程师熊水兵说,用这些青石板的好处是不反光、反热,而且吸水性好。以前,八廓街内铺的一般的石板路面,太阳大的时候很刺眼,走在石板路上感觉十分热,而且下雨的时候容易积水。
古城保护催生老城区立法升级
拉萨市的文物,以古建筑为主,学术研究价值很高。为了保护老城区中的大量文物,拉萨市按照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保护规划。2009年,《拉萨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暂行)》实施。2013年,《拉萨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施行。
在不断推动文物保护法治化进程的同时,拉萨不断探索建立了对拉萨市八廓古城保护的一系列法律法规。1995年,拉萨市制定的《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5)》、《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于1999年7月30日得到国务院批准,成为拉萨城市发展纲领性文件。在这两项规划中明确规定了占地130公顷的“八廓街历史文化保护区”。2000年10月,拉萨市颁布了《拉萨市老城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自2012年12月20日开工建设,至2013年6月30日全面竣工,在这场大规模的八廓古城保护运动中,拉萨市严格遵循文物保护法、国际古迹保护与修护宪章等国际国内法律法规,真正做到了依法进行老城区保护。与此同时,在老城区保护工程完成后,2013年7月,《拉萨市老城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拉萨市老城区保护条例》。
拉萨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洛桑多吉说,市政府严格依法进行老城区改造,通过老城区的保护实践,大家形成了共识,必须提高老城区的保护力度,为此,对老城区的保护立法从政府规章上升到了地方性法规。
老城区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保护古城区,就是保护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拉萨市统筹考虑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充分吸收融合和展现藏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元素,听取社区群众、寺庙僧人、传统艺人的意见和建议,多次组织群众代表实地参观指导活动,营造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
同时,实施古城区保护工程后,古城区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和配套,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实质性提升。排水改造工程实施后,解决了供水压力不足问题,提高了排水管道排污能力。供暖工程解决了15141户居民、3143间商户,共计8万人左右的冬季供暖。通讯改造工程实施后,拆除了原来的架空弱电线路,老城区通讯设施得到完善,数字电视、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服务实现全覆盖。
马新明说:“拉萨市通过实施老城区保护工程,既保护了民族特色,保持了宗教原貌,又维护了群众利益,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这也是拉萨市‘法治稳市’战略的核心价值。”
(原标题:改造八廓古城推动立法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