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1月9日电(记者田进 冽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种建荣9日透露,考古工作者历时半年,对该省周原遗址现存的地表遗存分布及微地貌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既往发现进行重新定位,基本上查清了周原遗址不同时期古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特别重要的是,在77处已确认的墓地与零散墓葬点中,发现、记录了9座带墓道大墓,这些带墓道大墓分布特点与殷墟类同。
资料显示,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殷墟遗址主要包括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据介绍,目前周原遗址已确认的墓地与零散墓葬点共77处,其中墓地64处,包括商文化京当型4处、先周墓地4处、西周墓地56处。
“在7处墓地中发现、记录了9座带墓道大墓。已发掘3座等级规模相当,年代为西周中晚期,但葬俗有异,墓主族属有别。”种建荣表示,商周时期有带墓道大墓的墓地,一个聚落一般仅有一、两处,只有殷墟45座带墓道大墓分置11处墓地。周原带墓道大墓分布特点与殷墟类同。
同时,考古发现周原遗址手工作坊遗存累计已达56处,成规模的有28个。分为铸铜作坊、制骨作坊、角器作坊、玉石器作坊、蚌器或漆木器作坊、制陶作坊共六大类。其中,2处为利用鹿角制作角镞的作坊,为此类手工业遗存的首次发现。
考古工作者对大型夯土建筑类遗存调查过程中,在不同地点发现了作为先周时期高等级大型夯土建筑的建材空心砖。空心砖的分布位置,为周原遗址是古公亶父迁岐之地增添了新证据。
种建荣认为,此次调查是迄今对周原遗址最为全面系统的一次调查,大致厘清了商周时期的聚落结构,初步揭示了周原“聚邑成都,两系一体”的聚落面貌与社会特征,将对周原布局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周原遗址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其中心在今陕西扶风、岐山一带,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