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苏富比坚称功甫帖为真迹 刘益谦不退藏品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苏富比坚称功甫帖为真迹 刘益谦不退藏品

苏富比坚称功甫帖为真迹 刘益谦不退藏品

作者:佚名      收藏聚焦编辑:admin     
收藏家刘益谦手持苏轼《功甫帖》的照片复印件介绍相关情况。记者 罗晓光 摄 收藏家刘益谦手持苏轼《功甫帖》的照片复印件介绍相关情况。记者 罗晓光 摄

  “我不会退掉藏品,并将于3月如期在龙美术馆展出,除非能有更新的证据。”上海藏家刘益谦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2013年9月19日,刘益谦从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5000多万元人民币竞得苏轼的《功甫帖》,引发业界关注;时隔3个月,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三位研究员突然质疑此书帖是晚清时期以“双钩廓填”手法炮制的伪品,更是平地起惊雷,掀起一场真伪之争。一个月来<<功甫帖>>“罗生门”持续升级。

  拍卖方:三度回应坚称“真迹”

  1月13日,纽约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部发布14页的研究报告,对上博专家提出的“蛛丝马迹”一一回应。

  报告称,苏富比专家团队经过再次论证,并听取包括中国内地文博前辈在内的国际及国内专家和业内人士的专业意见,坚持认为拍卖的苏轼《功甫帖》是真迹。不同意该作品是清中晚期“双钩廓填”的结论。

  2013年12月21日,上海某知名大众媒体刊文指出,上博专家认为,此帖是清中晚期从石刻拓本中钩摹出的钩摹本。次日,苏富比表示“一旦收到上博的研究报告,将针对其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

  2014年1月1日,上博研究员发布逾万字研究报告,列举《功甫帖》非真迹的种种蛛丝马迹。3日,苏富比声明仍“坚决认定《功甫帖》为苏东坡的作品”。并对三位专家以个人名义对个别私人藏家购买艺术品的商业行为进行公开评论表示惊讶。

  而上海一位资深藏家质疑,苏富比为何不公布专家团队名单?或可举行学术研讨会,以显示探讨《功甫帖》真假的诚意。

  质疑方:对拍方研究报告“无可回应”

  自1月1日发布研究报告以来,上博3位专家未再对《功甫帖》的真伪正式回应。

  13日苏富比研究报告出来后,研究员单国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会看、不理它”,并指出“《功甫帖》是摹本,可能是自己写的,没有双钩廓填”。

  “双钩廓填”指的是沿字的笔迹两边用细劲的墨线钩出轮廓,然后再填墨。

  而研究员凌利中接受记者采访则说,围绕《功甫帖》展开的是学术探讨,因此须根据苏富比报告中的“学术含量”来决定是否回应,而对此次苏富比报告只能说“无可回应”。

  2014年首日的《中国文物报》上,单国霖发表《苏轼〈功甫帖〉辨析》一文阐述此帖为摹写的看法,但未出现“双钩”字眼。而钟银兰、凌利中的《从法帖中双钩--谈〈刘锡敕〉、〈功甫帖〉墨迹的钩摹性质》一文则认为是“双钩廓填”。

  北京一位书法家撰文表示,“不会看、不理它”,这不应是学者应有的态度。真理越辩越明,真相也是如此。

  收藏方:坚定收藏,如期展出

  尚未感受迎接藏品的欣喜,刘益谦却先迎来一声“棒喝”:5000多万元买回“赝品”?

  自上博专家发声质疑以来,刘益谦公开发表5次声明。尽管他认为“这是个好事情,对《功甫帖》真伪的争议有助于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但随着争论的升级,让他“身心俱疲。”

  “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用扫描机扫完后放大50倍,这就看得出来到底是写的还是钩的。”刘益谦认为,拍卖是市场行为“我也不是瞎买的,藏品从30万美元报价,经过十几轮竞拍到800多万美元,这已证明书帖的市场价值和认可度。我不买的话,前一口叫价的是日本人。”

  尽管有人表示愿意接手藏品,但刘益谦目前尚无退货或转手意愿,而且藏品会如期在上海展出。同时他也留下一连串疑问:上博专家为何没有先在专业研究刊物发表研究成果,而是在大众媒体以官方的名义发布结论性的观点?从竞拍成功到回归,其间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为何不早一点而是等到分期付款结束才发出质疑?为何3位专家会有不同的结论?公立文博机构专家应以何种方式介入市场鉴定更合适?如何才能有一个更接近真相的说法?

  《功甫帖》真伪之争是“照妖镜”还是“试金石”?

  《功甫帖》真伪之辩的僵局,正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困境的缩影。激辩的背后,是收藏市场的乱象丛生;而探求真伪的过程,或许会衬出各方的学识水平及其职业道德和良心。

  “点中”文物市场乱象“死穴”

  苏富比坚称“真迹”,上博专家认为是“摹本”。面对真伪之辩,人们深感迷茫。刘益谦说:“现在艺术市场谁都可以说话,嘈杂无序。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成立相对权威的机构。”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理事刘幼铮表示,鉴定评估是目前文物艺术品市场混乱现象的“死穴”,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权威机构。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张宁介绍说,最权威的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但这个组织只对国家博物馆进行鉴定分类、评估级别,不面向社会。然而随着文物市场的活跃,社会市场鉴定需求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出现博物馆职工、退休同志以及一些社会自学成才的人员顺应需要走向市场。

  不仅文物面临谁来鉴定,文物鉴定者也面临无人鉴定。张宁指出,社会上一些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都没有资质,我国也没有鉴定资格认证。“电视上露一露,或者写了几本书,就可以做鉴定。这导致水平低下且缺乏职业操守,甚至导致说假话的‘鉴定家’大受欢迎。”

  学术应如何介入市场?

  上海博物馆3位专家对《功甫帖》藏品的质疑,引发关于学术干预市场的热议。业内人士对此意见不一。

  张宁认为这“无可厚非。”在人才稀缺的情况下,文博专业人员是社会力量的重要补充。负责任地为社会提供鉴定服务,是引导、规范市场应尽的责任。专业人士再不介入,市场将更糟糕更无序。

  但张宁也同时强调,文博专业人员提供市场鉴定服务,一方面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鉴定水平;另一方面要坚守职业道德操守,不能被利益驱动失去原则,否则就会自毁长城。

  “学术与市场两者交集时须慎重。”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则指出,鉴定的市场标准与学术标准不同。学术研究出于公益目的不避对错,经常翻案。市场却要维护私利,不可轻易触犯。

  刘益谦表示,学术机构要参与市场,前提是学术要严谨,要有公信力,否则得不到尊重。而且他认为,专家应以学术探讨方式发表报告而不是制造娱乐新闻“让原本应以学术方法辨析的疑义回归学术,让原本应以理性方式解决的问题回归理性。”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也认为,在专业范围内进行各种形式的探讨均有必要,但通过大众传媒来导引,则容易使人们陷入误区。

  文物鉴定需突破困局

  “希望《功甫帖》不要成为一个悬案。”刘益谦期待通过学术争论接近真相。

  古代书画的鉴定争议一直存在。张宁说,针对《功甫帖》,可以邀请国内外专家“会诊”,并为各自的结论背书,留于后人参考研究。

  陈履生表示,《功甫帖》的真伪暂时还无法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由《功甫帖》所牵涉到的中国书画鉴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积极面对,从宏观上解决中国书画鉴定的主流话语问题。

  业内人士建议,首要的是建立一个国家权威的中国书画鉴定体系。当前独立的中介鉴定机构和鉴定师凤毛麟角。

  培养专业的鉴定人才。上海资深藏家认为,老一辈的文物鉴定大家除了熟谙艺术史,还往往擅长书法、精于绘画,有识别真假的雄厚内力,而当下鉴定者往往偏重学术研究,艺术修养较弱。应培养古代字画鉴定人才,尤其要注重补上“艺术修养”的短板。

  用科技创新打开鉴定中的技术瓶颈。科技鉴定的兴起,是对传统鉴定的补充、深入。但专家也强调,推进科技鉴定也要强调职业操守和专业背景,否则更容易误导市场。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