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北京金漆镶嵌工艺的辉煌十七年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北京金漆镶嵌工艺的辉煌十七年

北京金漆镶嵌工艺的辉煌十七年

作者:佚名      收藏聚焦编辑:admin     
建国十七年彩漆描金立体雕塑产品 建国十七年彩漆描金立体雕塑产品 新中国时期北京金漆镶嵌厂生产的金漆家具 新中国时期北京金漆镶嵌厂生产的金漆家具 北京金漆镶嵌厂现存的建国后制作的出口金漆镶嵌家具 北京金漆镶嵌厂现存的建国后制作的出口金漆镶嵌家具

  北京金漆镶嵌工艺是中国漆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除雕漆工艺之外更广泛的漆器工艺的总称。它主要以木制胎,髹以数遍天然大漆,采用名贵的金、银、玉、石、螺钿、象牙等多种材料进行装饰,主要突出辅助材料与天然大漆工艺的相结合,制作技艺丰富多变,器物精美实用。最擅长和最具代表性的工艺有镶嵌、彩绘、雕填、描金、断纹、刻灰等。北京金漆镶嵌从工艺到风格都直接继承与发展了明清宫廷艺术,因而工艺博采众长,丰富多样,风格典雅端庄,富丽华贵。

  “金漆镶嵌”这一名称并非古已有之,它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行业内的艺人以图方便而自然形成的称呼。“金漆”一词有两种解释,根据《髹饰录》中的相关记载,在古代,我国一些地区把刚割下的、呈乳黄色的天然大漆称作“金漆”,而后随着漆艺艺术的逐渐发展,民间把调入金粉的漆液称作金漆,把浑金漆器或描金漆器称为金漆漆器,所以当时的“金漆”是对乳黄色的天然漆液以及加入金粉调合后的漆液的简称;镶嵌则仅指在天然漆地表面镶嵌百宝材料进行装饰的各种器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漆活作坊多把金漆镶嵌工艺分为两种不同的工艺门类,一种是继承明代宫廷作坊果园厂的填漆漆艺,主要擅长彩绘、雕填等工艺;另一种是清代宫廷造办处的镶嵌漆艺,以骨石镶嵌、刻灰和断纹工艺为主。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过建立合作社、国营厂等方式,自1956年开始,北京金漆镶嵌工艺得以正名,“金漆”与“镶嵌”的意义更为广泛,指除雕漆工艺外,所有运用天然大漆与其他辅助材料相结合,通过彩绘、雕填、镶嵌、刻灰、断纹等各种技艺进行装饰的漆器的总称。

  新时期兴盛的老行业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十七年,北京工艺美术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北京金漆镶嵌工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在经历了晚晴民国时期的散乱无序、起起伏伏后,终于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得到了新的传承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金漆镶嵌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手工业工厂、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几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可以说这些经营形式是为了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实行的。是一种有别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全新的尝试。而沿袭千百年来传统手工业的传承方式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传统的家庭式的血缘传承关系,发展为更为开放的社会化的传承方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成为优先发展和建设的城市。经历了战争的城市,百废待兴。建国之前的金漆镶嵌行业,由于原料的缺失生产停滞。会做活的老手艺人流散四处,从事其他行业以求糊口。金漆镶嵌行业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工艺的传承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传统工艺行业的凋敝,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认识到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恢复并不是短期可以实现,而传统手工业作为民国时期北京的主要产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流散在城乡各处的从业人员多,组织与恢复生产较为容易,这成为金漆在此期间恢复生产的前提。为此,政府在政策上为了促进金漆镶嵌行业的恢复,做了一系列工作。如帮助其作坊恢复生产,并且帮助传统工艺行业举办展览宣传活动、减免经营传统工艺店铺的营业税收,由银行向行业中的老艺人或生产企业发放贷款等。由于当时金漆镶嵌工艺的种类比较繁杂,分工无序,组织起来的老艺人所擅长的手艺也是五花八门,政府无力在短时间内对这门工艺进行分工组织生产。加之金漆镶嵌工艺制品更多是贴合日常生活的器物,不像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等传统工艺品的艺术价值更为显现。所以在建国初期,全北京市只有一小户漆作坊,三、五个人断断续续做一些简单的金漆彩绘器物供外贸商购买。1952年,专门制作金漆镶嵌产品的作坊增加到12户,制作者约有100余人,但是基本上都是跻身于生产雕漆的合作社之下,专门进行漆器成品中工艺难度相对不大、偏重于实用器物的生产。1956年在国家的号召下分散于北京各地的17家私人漆艺作坊公私合营,成立了——北京金漆镶嵌厂,从此“金漆镶嵌”这个集合的工艺名词诞生并开始广泛应用。北京金漆镶嵌厂建厂之初,吸纳资金16000元。最初厂址在王府井的大甜水井胡同,1957年搬迁至东裱褙胡同。当时由于厂房有限,金漆镶嵌生产制作的各工序没有在一个场所,只能分别生产,如制胎的木工车间在弓弦胡同,漆工车间在嵩祝寺,铲活车间在真武庙,镶嵌活车间在东四板厂胡同等,各工序完成后再统一到厂房某一处进行组合成型。

  金漆镶嵌厂自建厂以来成为北京金漆镶嵌生产的主力军,金漆镶嵌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的重任也一直是激励金漆镶嵌厂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合并建厂之后,厂内的管理者及手艺人一起开始对金漆镶嵌这一门类众多的传统漆工艺进行产品的品种分类、制作工艺的梳理,对这门传统手工艺进行有条理、有秩序的管理、生产。金漆镶嵌厂建厂第一年职工人数徘徊在175人左右,生产制作的产品主要以彩绘,雕填类的小件生活用具为主,螺钿、骨石镶嵌类的产品生产十分有限。第二年职工人数增加到250人左右。1958年在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下,金漆镶嵌厂开始招收徒工和吸收郊区居民生产点的工人,全行业从业人员扩增到1033人,其中厂内集中生产的人员有600人,居民点加工人员有500余人,行业的生产总值也由1957年的30万元增加到122万元,劳动生产率也提高20%。厂部及主要的生产车间迁至东直门附近的后永康胡同,厂房占地面积达7800平方米。自此直至文化大革命以前,金漆镶嵌厂一直保持着兴盛的形势。

  由于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建国后的十余年间得到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于是在1961年1月,北京工艺美术工厂正式成立。北京金漆镶嵌厂立即抽调近百名金漆镶嵌艺人加入到工艺美术厂的漆艺车间,专门制作一些技艺讲究、质量上乘的产品以供各国前来访问的领导人参观。工艺美术工厂内的金漆镶嵌艺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却集中了技艺精湛的艺人,制作的产品以观赏性的陈设器物为主。涉及各类制作工艺,目的在于展示金漆镶嵌工艺丰富多样的特点。一般成品很少出售,大部分仅供参观,这与北京金漆镶嵌厂的生产主要供应外销有所区别。

  建国初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北京传统工艺品基本销往苏联和东欧的一些国家,因金漆镶嵌产品在装饰手法与髹漆色彩上十分贴近这些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审美感受,故销路大开。1959年以后金漆镶嵌产品的艺术价值越来越被重视,成为国家创外汇的主力军,对外出口销售的产量大大增加,出口率达到当时金漆镶嵌产品总产值的30%。1959年至“文化大革命”前夕,以北京金漆镶嵌厂为主,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周边居民点加工为辅的生产方式一直稳步进行着,行业从业人员达到自20世纪初始以来的最高峰,金漆镶嵌产品的种类逐年扩增,在工艺技法上有很多的新恢复与新尝试。此前对每一项工艺技法都浅尝辄止的老艺人通过各方面努力,都拥有了自己的专擅技艺和绝活。在技艺传承方面,师徒传艺的方式十分的灵活,只要是喜爱这门传统工艺并有心学习的年轻人,擅长不同技艺的老艺人都愿意教授,而年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可以向不同的老师傅学习。这使得金漆镶嵌工艺传承的方式更加综合全面,对工艺技术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精湛工艺的特色传承

  金漆镶嵌作为传统的手工艺,一件作品从诞生到完成的全过程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对 “精”与“细”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十七年,北京金漆镶嵌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较之以前有着显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作技术的革新与改造,生产设备机械化程度提高。1949年以前制作金漆镶嵌的工序基本都是手工操作,经过建国几年的恢复之后,1958年金漆镶嵌的木工车间开始大量出现木工机械设备,如电动铊子机、搜活机、磨活机等等代替或辅助手工制作木胎和木工雕刻,据老艺人回忆当时的木工车间有近百人专门从事木工制作。1959年,厂内借鉴玉器厂的凿石开片机制作出了小型的钻石开片机,能够自己加工镶嵌所需的各种玉石材料,镶嵌工艺在材料准备工序上的效率提高近200倍。之后相继又研制出剁丝机、制漆的搅拌机,提高了配漆工序的工作效率。这些机械化设备的运用不仅使建国之后的北京金漆镶嵌工艺在生产效率上得到较大的提高,生产得以供应出口需求,而且使工艺制作更加规范化,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第二,建国以后金漆镶嵌的生产更加集中,原材料供应充足,行业内有专门的材料供销科到全国各地采购材料。此时金漆镶嵌的制作从制胎到做漆地再到施以各种各样的装饰工艺,每一道工序的制作与用料都比民国时期讲究、精细数倍。在制胎上,以前由于木材缺乏对制胎木材的选用没有挑选和讲究,只要是木材均会使用,建国后制做木胎基本采购木性稳定的红、白松木,经过烘烤、干燥定型处理后才能使用。木胎制成之后要将其表面裱上麻布或糊纸、刮灰,以起到平整、加固、托漆的作用,然后施以不变形、不脱落、防潮防腐并且耐酸耐碱的天然大漆,在漆地器物上进行各种不同技艺的装饰。以往这些制作漆胎的步骤多做简单处理,器物的质量有所欠缺,建国后材料的充足供应使得金漆镶嵌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更为精细。此外,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金漆镶嵌产品的制作不再以彩绘,雕填技艺为主,各种镶嵌类的产品由于原材料富足而逐渐增多,以往少见的石料如寿山石、青田石、山东绿冻石,螺钿材料中的珍珠贝,还有松衣、珊瑚、蜜蜡、象牙等名贵材料都大量用于生产。

  第三,金漆镶嵌的各种技艺与装饰手法都得到全面的恢复与提高,并且还出现了创新技艺。北京金漆镶嵌的工艺技法最常运用的是彩绘和雕填两种工艺。彩漆彩绘即是指运用各种颜色的漆液或者加金、银粉的漆液在涂有色漆的器物上进行描绘装饰,展现的是艺人的绘画功力。过去通常以黑、红两色为漆胎地,建国后新增加了紫、橙、蓝、褐等各色漆地。描绘的图案内容基本以传统的故事人物、山水、建筑、花鸟为主,但并无满密的锦纹装饰。在民国时期,加金彩的彩绘器物不是很多,又因其加入的是真金、银粉,价格十分昂贵,所以制作有限。建国后金漆镶嵌工艺中许多的描金、搜金等装饰中,金色基本被矿物颜料取代,并非真金银粉,这大大提高了以彩金描绘装饰的器物的产量。运用彩绘工艺装饰器物表面就犹如中国画的工笔重彩画一般,生动而细腻,典雅而隽秀,加入金彩更是显现出作品的金碧辉煌。而雕填工艺不仅仅只用画笔作为装饰工具,更是加入了不同功能的刻刀,既显现画工又要求雕刻能力。它是先在涂有色漆的器物上描绘出所需图案后,运用刻刀或刺或雕出浅细的低凹纹路,在低凹处填上彩漆或者戗之以金粉,前者称为彩漆雕填,后者称之为戗金。这种工艺产品颇具线条流畅、色彩富丽的风韵。雕填工艺在建国前虽对漆色有所选择,但器物完成之后表面不光滑,刻划处刀痕清晰可见。在金漆镶嵌行业合作化以后,通过技术的改进,利用一些现代的打磨、抛光机器,在装饰好的器物表面进行再加工,成品表面光洁亮丽,手感上佳。雕填类的产品在装饰上一般采用锦地纹和主题图案相结合的方式,装饰满密,给人以浓烈厚重之感。

  除以上两种工艺技法外,还包括用料珍贵、做工复杂的镶嵌工艺技法。镶嵌类工艺包括花镶嵌、矫嵌、平镶嵌以及建国之后才恢复的包镶四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方面原材料的不断丰富,在民国时期萎靡不振的镶嵌类产品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原材料的充分利用使镶嵌类产品产量剧增,种类异彩纷呈。

  花镶嵌是技术难度较为简单的一种,是指在漆器物上根据不同的图稿内容,或山水,或花鸟,利用不同的材料,如牙骨、彩石、螺钿等打磨出浮雕轮廓,然后镶嵌在漆胎上,再和堆胶、描金工艺相结合的多工艺制作技法。民国时期能用来镶嵌的牙骨和彩石材料一般都是制作其他工艺留下来的下角料,石头镶嵌也只用色彩单一的西山黄石,建国以后颜色鲜艳的寿山石、青田石、东北和山东的绿冻石等珍贵石头都用作镶嵌的主要材料。矫嵌工艺是制作较为复杂的技艺,通常只能做家具屏风类的产品,实用器具上一般不采用这类工艺。它也是利用牙骨、玉石、螺钿、珊瑚等珍贵材料,根据图案的需要,以不同的天然色泽巧妙搭配在一起,经过精工嵌合之后再进一步雕刻加工,形成玲珑剔透、层次分明的高浮雕效果的镶嵌工艺技法。这类技法在清代康乾盛世之时多有制作,现在故宫仍有一部分这类工艺制作的精小挂屏实物。在民国时期,由于受到原材料和制作工具的限制,大部分成品只有浅浮雕的效果,工艺的精湛程度远远不及解放后的高浮雕艺术效果。平镶嵌即是众所熟知的平磨螺钿镶嵌工艺,按照图案设计要求把螺钿镶嵌于器物表面上,刻线之后再髹漆、打磨、推光。自民国以来,用以镶嵌的螺钿质量都不是很高,螺钿表面的光泽和色泽也远远不及清中前期螺钿镶嵌的器物。解放后,螺钿镶嵌工艺发展的更加完善,逐渐分为三种,一是把螺钿用工具铲成浮雕效果镶嵌于漆地上;二是平磨螺钿,它属于硬螺钿,螺钿有一定厚度直接镶嵌,之后再将器物表面磨平抛光;三是软螺钿镶嵌,扬州称该工艺为点螺,是指把螺钿用火烧或者用油炸之后再放入凉水中,通过这样处理后的螺钿能分成如纸一般的薄度,再根据装饰的图案将很薄的螺钿贴在器物上以作装饰。

  解放之后的北京金漆镶嵌在制作工艺上除了继承已有的技艺外,还通过对有关文献和实物的研究,恢复了在传承过程中曾被失传的工艺。

  刻灰工艺在过去被归为雕填工艺的一种,解放后通过对其技艺的研究之后把它单独分列出来。它是先在漆地器物上描绘画稿,然后把花纹轮廓内的漆地用刀挖去,保留花纹轮廓,再在低陷的花纹内根据纹饰需要填以不同颜色的彩漆,刻挖的深度一般至漆灰为止,故名刻灰,其特点是花纹低于轮廓表面。解放初期,北京地区的刻灰工艺制作水平一般,而山西地区的刻灰则水平高超。1956年北京金漆镶嵌厂成立后,厂内领导亲自组织厂内艺人去山西访问学习,把山西精湛的刻灰技艺带回北京,由于工具和手法的使用上存在差别,北京制作的刻灰工艺整体都比较呆板,人物、动植物的雕刻均比较规矩,不如山西、上海、扬州等地制作的灵活生动。北京制作刻灰使用的工具是自制的片刀,推刀,上海扬州等地使用的是十分灵活的月牙刀,山西是吧木刻工具运用到刻灰的制作中来。

  包镶工艺属于镶嵌工艺的一种,又被称作立体镶嵌工艺,清代多利用此技艺制作室内的香薰、烛台等陈设器物,晚清至民国时期不曾见此类技艺的产品出现。解放后,由于金漆镶嵌厂建厂之时囊括了几家善于制作木雕的木器作坊,其中李长富在鼓楼大街开办的“富兴隆”最具代表。金漆镶嵌厂汇聚了各路精英,技术力量雄厚,所以挖掘出了集木雕刻工艺和镶嵌工艺于一身的包镶工艺,改革开放之后这门工艺进一步发展成为深受市场喜爱的立体镶嵌工艺。1962年,金漆厂专门组织研发小组对这类技艺进行研究恢复,多次组织艺人们参观故宫里陈设的清代包镶工艺的精品之作,吸取艺术营养。此时的包镶工艺尚在摸索恢复阶段,所以产品基本以轻巧的螺钿包镶为主,其他玉石类的包镶产品尚未开发。产品的造型都趋于小巧简单,从常见的鹌鹑、鸳鸯、鲤鱼做起,如1963年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声名大噪的数对螺钿包镶鹌鹑和鲤鱼,许多客人纷纷购买,如获至宝。此后又相继制作出了鹦鹉、仙鹤、鸡鸭等各种造型的包镶产品,虽然生产的数量不多且又都是小件,但是却非常精致耐看。

  第四,金漆镶嵌产品的种类增加,并且更加系列化。北京金漆镶嵌工艺通过建国后十几年的发展,其产品在种类上极大丰富。民国时期,金漆镶嵌工艺的制品基本都是辅助其他工艺品而制作,如彩绘填漆的产品主要是制作生活用具的零件部分,如车、轿、船、酒楼楼梯的局部,以及储放各种古董的匣盒及底座等;而镶嵌工艺的制品主要是辅助硬木家具做一些镶嵌活,且都是在木胎上镶嵌。新中国成立以后,金漆镶嵌的各类产品在不断完善的前提下都成为了一件件独立的艺术工种,不再依附于其他器物而存在。各类产品如生活器皿类,家具类,陈设类,建筑装潢类都产量逐增,并且许多产品成套或者成系列的生产。除此之外器物在造型与装饰纹样的设计上水平不断提高,当时金漆镶嵌产品均出口到海外不同的国家,许多产品都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的喜好而做相应的设计,在色彩、造型和装饰图案上均有较大的尝试与创新,产品十分受海外市场的欢迎。

  在建国以后北京金漆镶嵌行业的发展不仅在技术、工艺、设计、原材料、质量等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与管理都不再是以往零散无序的状态而是开始规范化,每一类型或每一种产品的生产都有详细的生产、操作规程,产品出来之后还有专门的检测部门对产品的技术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质量检测标准与制度都相对完备,这样使得整个北京金漆镶嵌的产品在质量上迈向了一个新台阶,金漆镶嵌工艺也随之更加的精湛出众,产品更受市场的青睐。

  “保护”为传统工艺出力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各行各业都加快速度恢复和发展起来,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不仅能够为国家创造外汇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够解决部分人的工作问题,所以国家对其尤为关注,并且积极组织生产,还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保护。

  在工艺美术行业内,国家提倡以贷款的形式支持各工艺美术行业积极生产,并且还制定一系列降低手工艺产品税收的政策,从经济上大力扶持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从国家的角度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保护。如国家银行对特种手工艺行业给与了总额高达1300万元的贷款进行扶持。之后时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在代表大会上明确宣布了北京特种手工艺制造业免纳营业税的政策,北京市各有关部门立即对当时的17个行业给予经济上的资助。

  此外政府的相关部门还积极组织传统工艺美术的展览活动,把特种手工艺品摆在了相当突出的位置,以多种方式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宣传。1949年6月,北京市同业公会举行的工业展,就对各类别的手工艺产品进行大力宣传。与此同时,国家每年都举办物资交流会和手工艺产品的展览会与展销会,让各种琳琅满目的手工艺产品得到展现。而且政府和工艺美术行业内部还定期组织商业、手工业的贸易代表团到华北、西北、中南各地进行学习和交流。北京市特种手工艺行业也积极参加,通过这些展览、交流活动,促进了北京金漆镶嵌行业的生产与发展,更提高了北京金漆镶嵌在各个地区的声名,促进了北京金漆镶嵌技艺的提升。

  除了国家开展相关活动保护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发展以外,北京金漆镶嵌行业内部也非常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许多能够促进技艺传承与发展的活动。如北京金漆镶嵌厂的职工,每个星期都会利用业余时间定期组织“大练基本功”的活动,每个工人针对自己技术或艺术上的不足,在车间演练,技术工人相互之间交流、切磋。并且经常组织临时的技术课,让技术好的师傅或设计能力强的技术人员来授课。建国以前,许多老艺人文化程度都很低,有些甚至大字不识,这些艺人虽然“手上功夫”很厉害,但都是手高眼低,对设计与审美全无概念。针对这些五、六十年代文化程度低的工人,北京金漆镶嵌厂举办了厂内的文化夜校,请专门的老师上文化课,有些职工还亲自到社会上办的夜校学习初中、高中或“电大”的课程。

  对传统手工艺行业的保护除了要在政策、经济、技艺等方面着重关注以外,后续人才的培养以及在职艺人的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1958年7月北京手工业局成立了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针对北京工艺美术行业,专门开设了许多传统工艺的专业,为行业内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政府带头支持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技艺传承人的培养,促使这一时期北京金漆镶嵌工艺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年轻人才。这些年轻人基本都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初、高中生,或是具有一定绘画基础的中专生,在学习制作金漆镶嵌工艺的过程中够在艺术和技艺上有更高的发展与创新,改变了民国时期学徒普遍文化程度低,仅仅只是做活匠人的情况。后来这些学员中的大多数人都成为各专业的骨干、专家,对传承与发展北京工艺美术起到了巨大作用。北京金漆镶嵌行业在六十年代初就有了十几名中专毕业生,后来还陆续分配了部分大学本科毕业生。不仅如此,政府还对行业内技艺出色的艺人授予不同等级的荣誉称号、并且在待遇上享有高优政策,让艺人们无后顾之忧,潜心从事艺术创作,促进技艺的发展。此外每年还选举部分艺人代表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的艺人还当选为市政协委员,这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传统手工艺人的地位,金漆厂的老艺人们工作热情极大的发挥出来,从而促进了北京金漆镶嵌行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生产的发展,金漆镶嵌产品的设计以及对金漆镶嵌技艺的改进越来越重要,金漆镶嵌在五十年代就成立了专门的设计室,对产品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国家和行业内部的领导还积极组织技艺精湛的老艺人们相互探讨、研究,请各方面专家、教授、艺术家、画家等来行业内与老艺人、工人、干部进行座谈交流,给予理论上的支持和艺术上的指导,有的还带来设计图稿和实物作品,使老艺人的眼界更加宽广,使其在技艺上能够有更高的突破。另外当时各工艺美术厂还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去外地学习,如1960年北京金漆镶嵌厂就几次组织艺人到福建学习,与当地艺人讨论如何提高漆地的黑亮程度问题,同时学习同行业的管理方法与经验,回厂后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并结合本厂的情况制定有效的管理方式。金漆镶嵌厂对艺人技艺的关注直接促进了该行业的兴盛发展,厂子、政府对艺人在技艺开拓上的不断鼓励能够更好的提高艺人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诞生出质量高、技艺精的作品。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