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媒体通气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通报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基本情况,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宣传工作与记者们进行了交流。
宋新潮介绍,2013年是普查工作关键的一年,亮点频出,普查工作呈现良好局面。一是普查领导和组织体系总体建立,联系协作机制作用有效发挥。目前,全国31个省市均已成立了以副省长(副市长)为组长的省普查领导小组和省级普查机构,中央、省、市、县四级普查领导和组织体系已基本建立。国家文物局与教育部、民政部等7部门分别联合印发通知,布置普查组织实施,普查联系协调机制作用日益显现。二是普查技术和人才准备工作总体到位,保障体系更加完备。国家文物局编辑出版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制订了《馆藏文物登录规范》。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将于2014年1月开始试运行,普查专业队伍基本建立,除北京外,30个省市的省级普查经费已经全部落实。三是20个省(区、市)已完成国有单位调查,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各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涌现了很多好的做法。如河南增加了“普查与文物清库建档、定级相结合”的普查内容,并将普查与田野零散石刻碑刻集中保管相结合,开展了行业外收藏文物的认定工作;重庆市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回头看”,进行入户核查,对漏报单位做好走访补登工作,确保调查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据介绍,2014年,普查工作主要围绕整理公布普查第一阶段成果、启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开展文物信息采集登录工作、开展批量文物数据导入、建设向社会开放可移动文物信息服务系统等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