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讹传挪威抢走圆明园石柱是无端的指责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讹传挪威抢走圆明园石柱是无端的指责

讹传挪威抢走圆明园石柱是无端的指责

作者:佚名      收藏聚焦编辑:admin     
挪威卑尔根市“科德”(KODE)艺术博物馆中有21件圆明园柱基。这是其中的7件的石柱基,或许是他们能“回家”。(新华网记者 刘敏 摄)   挪威卑尔根市“科德”(KODE)艺术博物馆中有21件圆明园柱基。这是其中的7件的石柱基,或许是他们能“回家”。(新华网记者 刘敏 摄)

  科德博物馆中国文物“漂流记”

  近日,7根圆明园石柱基即将从挪威卑尔根市科德艺术博物馆“回家”的消息传来,引发国内极大关注。有些网友理直气壮地认为“抢走的东西就应该还给中国”,但实际上,这些文物并不是挪威人抢走的。

  此外,部分媒体在没有厘清事实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讹传甚至是无端的指责,也让人颇感遗憾。在对待流失文物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培养一种成熟的大国心态和文化自信。而对于这种文化交流的新模式,我们也应乐见其成。

  科德博物馆刚刚离职的前任馆长埃兰·霍耶斯腾和新任馆长卡琳·欣兹博向本报记者讲述了这些石柱基漂泊海外的传奇经历。

  记者:科德艺术博物馆在挪威可以说是闻名遐迩。能再简单介绍一下博物馆的情况吗?

  欣兹博:我们博物馆是挪威第二大博物馆,也是北欧国家最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最早创建于1825年,藏品丰富且重要。我们专注于艺术品的收藏和展览。还有手工艺品,这也很重要。我们的收藏品总共有约66000件。

  记者:有人说科德有2500件来自中国的藏品,是这样吗?

  欣兹博:2500件是指蒙特捐献的那部分藏品。我们总共大约有4000件中国工艺美术品。

  霍耶斯腾:除去蒙特捐献的2500件,余下的1500件都是当时从中国进口的。在17世纪和18世纪,中国生产各种工艺美术品,出口到欧洲市场。

  欣兹博:从1875年起,博物馆开始收集工艺美术品。不少人把自己手中的工艺品捐献给博物馆。年久日深,藏品越集越多。

  记者:蒙特是什么时候开始把自己的藏品捐给博物馆的?

  霍耶斯腾:1935年。

  欣兹博:他去世是在1935年。

  记者:捐献这些收藏是他留下的遗嘱?

  霍耶斯腾:他的遗嘱中有一部分是关于捐献他收集的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实际上,捐献有多次。比如,展厅中的这些石雕像是要销到美国去的。他在遗嘱中说,这些石雕像如果不能在25年里卖出,将归卑尔根市政府所有。如果卖掉了,收入归博物馆,用于购买更多的中国工艺美术品。20世纪60年代,博物馆接到挪威驻纽约总领馆的电话,说他们手中有一份遗嘱。根据遗嘱,有一批雕像在美国,但不知道它们的下落。后来,开始了一场寻宝活动,在旧金山一所大学的花园里找到了它们。收回了这批雕像还费了不少周折呢。

  记者:从美国运回来的,不是蒙特收藏品的全部吧?

  霍耶斯腾:不是,只是一部分。如你所知,蒙特在当时的中国政府中当官多年,最后升为将军(副都统———本报注)。如同中国的其他官员一样,1900年前后,蒙特也开始收集各种工艺品。他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收藏工艺品在当时是一种时尚,另一方面这也是他的爱好。不过,还有一种说法称,当时的政府在欠薪时,也会发一些类似工艺美术品以充抵薪资。

  记者:蒙特是怎么把这么多工艺品运回挪威的?

  霍耶斯腾:那时候,卑尔根和上海之间有定期商船往来贸易。上海也有一批从事海运服务的挪威人。对他来说,把这些东西运回挪威应该不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

  记者:他是怎么去的中国?

  霍耶斯腾:他16岁时离开卑尔根,冒险来到中国上海,在瑞典人开办的“东印度公司”工作。不久之后,他大概是爱上了中国吧,开始在海关为清政府做事。此后,他一直在中国工作,升为将军,直到去世。(本网驻奥斯陆记者 李国荣 刘敏)

  资料: 约翰·威廉·诺曼·蒙特

  蒙特1864年出生于挪威的卑尔根。1886年,蒙特来到中国,成为清朝的一名海关官员。中日甲午战争期间,蒙特加入中国军队,后曾在袁世凯手下任职,官至副都统。蒙特在华期间收藏了大量中国文物。1935年,在他去世前,他将这些中国文物捐赠给了家乡的科德艺术博物馆。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