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省级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晋成立
本报3月11日讯(记者 康少琼)为了让文物保护有章可循,避免在保护过程中出现一些技术失误,从而造成“保护性破坏”,今日,山西省文物局宣布成立山西省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文标委)。据悉,此为全国首家省级文标委。
山西是文物大省,据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黄继忠讲解,全省目前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国保单位总数达452处,位居全国第一。此外,我省还有馆藏可移动文物121万件,其中珍贵文物54785件。黄继忠表示,把这些文物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怎样在保护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尤其是避免“保护性破坏”,需要一个专业标准。山西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此应运而生。
什么是“保护性破坏”?山西省文物局博物馆管理处处长赵曙光这样解释:“保护性破坏是指,在修复文物时出发点是好的,是想保护文物的,但最后却成为一种破坏。现在这样的‘保护性破坏’比比皆是。比如说一些村民,他们怀着强烈的热情,修复了家乡的某一处文化遗产,但却把现在人类共同价值体系里面认为是好的东西,给修复掉了,这就是“保护性破坏”。”赵曙光说:“对被列入‘国保’和‘省保’体系文物的破坏,都已遏制住了,但‘县保’以下,甚至未列入文保级别的,‘保护性破坏’情况就很严重。”
文标委成立后,文物保护标准将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山西文物保护的特色,则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一个特色点。赵曙光说:“山西的地方特色突出,比如一些小博物馆,是依托于古建筑建立的。这类文物该怎么保护,后期的博物馆怎么利用,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契合点。”
作者:康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