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南开宇
2月22日,本报曾报道井陉矿区有座宋代古桥,如今杂草丛生、石雕残损一事。日前,新浪微博网友@小麦撒野报料称,在井陉县天长镇也有座宋代古桥,现在依然为村民进出主路。该桥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如今却遭垃圾包围,多处构件被盗。
昨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井陉县天长镇石桥头村。石桥位于一条大道南侧,十余米长的桥身由长条青石堆砌而成,相比厚实的桥身,距涧底不过一两米高的两个拱券显得很小巧,拱券上面有精美的石雕。桥面上一根望柱也没有,仅存一块残缺不全的护板。石桥造型与赵州桥相仿,桥身还算完整,大拱券和肩拱券上方均雕有吸水兽,两侧拱券石皆有狮子、麒麟、天马、大象等瑞兽浮雕,造型生动。部分栏板上还隐约能看到花纹图案。在岁月洗礼下,桥面的青石磨得锃光瓦亮,不少石面被轧得四分五裂。
在桥头南侧,一面石碑写明此桥名为“通济桥”。据石桥头村55岁的村民梁先生介绍,周围人都知道这是座古桥,小时候大家都在桥边玩耍,那时桥上还有望柱,上面有各种精美的兽首,后来望柱上的兽首陆续丢失。桥头原本还有两尊石狮子,也在前些年被盗。
石桥桥头就竖立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保护范围标明为“桥两端、两侧各30米”,但桥身两侧却堆起了几十米长的垃圾带,不仅臭气熏天,还将桥头桥身部分掩埋。
石桥西侧石碑记载:相传东汉时就有此村,原名古辛庄,唐代因村中建一小石桥而改名为石桥庄。
在石桥头村中东岳庙,有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的“大宋成德军天威军石桥记”石碑,碑文由进士马宜之撰写。碑的下部刻有石桥的图样。碑文称:“……因七里涧水为患,得于太原栖息院女头陀善慈,请于军使葛赜创建此桥,桥成,中山人马宜之为之作记……”
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通济桥横跨于绵河上,建于宋元丰八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井陉县原城关镇在宋代称天威军,所以这座桥原名“天威军石桥”,后改称通济桥。通济桥完全用青石砌筑,桥长24.30米,桥面宽5.30米,为三孔石桥。桥面两侧有石望柱、栏板,栏板上雕有各种花饰。
虽然通济石桥历经900多年沧桑,但它如今仍是村民进出的主要通道,实是桥梁史上的瑰宝。看着古桥现状,不少人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行动起来,加强文物保护力度,不至于让后人只能从照片中一窥古桥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