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蓥
一台电脑在手,看遍全国博物馆珍藏!随着我国启动可移动文物普查,这个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这也是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河北进展如何?哪些文物列入普查范围?昨日记者采访了省文物局相关人士。
背景 全国可移动文物首次摸家底
很多文史爱好者都知道,我国曾在1956年、1981年和2007年分别启动过3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但从未涉及可移动文物。通俗地讲不可移动文物包含古建筑、古墓、遗址等古迹和历史遗迹,可移动文物则是指馆藏文物(可收藏文物)。2012年10月国务院启动了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摸家底”行动。
据了解,此次普查以全部国有单位为对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除了国有博物馆等文物收藏机构,还有图书馆、美术馆、档案馆,此外还有保存一定藏品的各级党政军机关(驻外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宗教场所。纳入普查范围的国有文物主要包括:1949年(含)以前的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古籍、文献资料、手稿,反映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化石标本;国有博物馆收藏的1949年后重要的实物资料、艺术品、民族民俗文物;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范围的作品。
目前在国家文物局官网上设有“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各地普查成果都将输入到这一平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的普查时间是5年,下一次普查还将涉及未列入馆藏账目的近现代文物和民间文物。
河北 百万珍奇要领“身份证”
“河北参与此次国有文物普查的可移动文物总计可能超过百万件”,近日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姚飞告诉记者,河北省普查办去年7月起进行全省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到今年初全面完成。“统计数据显示,我省被调查的国有单位中,收藏有文物的单位429个,主要集中在文化、体育、娱乐行业。”
姚飞介绍,普查需要登录的信息有基础特征和保管信息两类,前者包括文物名称、类别、级别、年代、质地等10项,后者包括来源、入藏时间、藏品编号、收藏单位等4项:“这14项信息要上传到‘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相当于给文物上了‘身份证’。”
姚飞透露这次普查工作量非常繁重:“除每件文物要拍一到多张照片之外,还要详细测量它们的具体尺寸,大到几百公斤的石刻,小到不足1克的饰品都要记录其质量。”他表示“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今年4月将开始接受各地数据录入,河北各相关单位都在积极备战,准时开始上传。
未来 公众可上网浏览全国珍宝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宋新潮曾向媒体透露,“此次普查工作将于2016年底基本结束,届时各类藏品将收入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公众可以进行查询。”他还指出今年底该平台就有部分数据将向公众开放。
对此姚飞也告诉记者,2006年至2008年底河北省文物局等一百多家单位进行了河北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当时省内8万1千余件珍宝有了电子户口:“此次将并入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将来大家可以通过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一览河北珍宝的风采。”
(原标题:轻点鼠标将可看遍全国博物馆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