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敬波
旌德县三溪镇田家村清代古民居田家大屋毁损严重,三位业主作价10万元卖给外地商人。2月23日下午,正当老屋构件编号准备拆卖时,被热心人士和文物部门及时发现,从而避免了一起古民居流失事件。当地政府表示,计划引入社会资金对田家大屋进行维修开发,但这一事件充分暴露出当下文物保护乏力的尴尬现状。 “文物保护不能再重复‘先弃后救’的老路,必须转变观念,发动社会力量推动全民保护。 ”相关人士说。
六朝文物萃于斯邑
作为皖东南门户,宣城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南宣北合”之说。早在唐代,时任宣城郡长史、大诗人李白的从弟李昭就说:“宣州自古为名邑上郡……六朝文物,萃于斯邑。 ”
宣城市文物局综合科科长石巍告诉记者,该市文物具有种类多、数量大、价值高等显著特点。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393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点多达26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实现“国保”单位县市区全覆盖,拥有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占全省“国保”单位的六分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占全省十分之一。
该市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多、品位高、种类齐,广教寺双塔、陈山遗址被誉为集徽派木、砖、石雕之大成;龙川胡氏宗祠等古建筑堪称“木雕艺术殿堂”;“国保单位”泾县查济古村落,现存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同时,遗址、墓葬、古桥、窑址、石刻、壁画等包罗万象,美不胜收。此外,该市可移动文物精品多、价值高、品种全。全市14000件可移动文物中,属珍贵文物的就有3000件,涉及石器、青铜器、玉器、陶瓷器、金银器、文献、手稿、艺术品等各个种类。其中,仅各类时期的铜镜就有576枚,时间跨度从春秋到明清。
文物安全令人担忧
灿若星辰的文物遗存,令人眼花缭乱。然而,由于文物经费相对短缺,该市一些珍贵文物因没有文物征集经费收购而流失;一些文保单位得不到及时修缮,文物部门只好“先救命后治病”,权宜之计导致很多珍贵文物岌岌可危。 2013年,该市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项目18个,争取文物保护专项经费5989万元。其中,泾县黄田村文物维修样板保护工程2000万元,市本级仅争取到440万元。
除了民众认识不足,利益上的矛盾、资金的严重匮乏是影响该市古民居保护的重要方面。目前,该市共有古民居1380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9处,省级保护单位26处,市、县级保护单位71处。据测算,一些古民居每平方米的修缮费用大致为2000元—3000元,而要彻底维修,必须将住户迁出,搬迁成本加上土地费用等,修缮成本在每平方米1万元左右。据统计,皖南古民居消失的速度极快,平均每年要减少5%。
因为经费短缺,旌德县具有300多年历史的肇修堂曾遭遇业主想打官司摘去“文保”帽子的奇闻。肇修堂坐落在该县庙首镇太白村境内,占地962平方米,建于清代早期,是村里保存最完好的古宅,也是当地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徽派建筑。由于年代久远且为砖木结构,该建筑部分墙体开裂,砖木腐蚀严重,屋顶濒临倒塌。当地有关部门曾集资做了几次修缮,却被认为是治标不治本。 2013年,肇修堂的业主们要摘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以便对外出售。最终,该县文物部门多方筹资60多万元,对其进行了维修,目前已维修完毕。
其他文物就没有肇修堂那样幸运了。由于不少古民居产权属于私人所有,管理部门无法有效控制和管理。不少群众无力维修,只好打起变卖老房子的主意,偷偷变卖房屋构件,甚至出售整幢老宅。盗窃古墓案件也时有发生,一些古墓被永久性破坏,大量珍贵文物一去不复返。
此外,文物保护机制不健全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对破坏者尤其是政府法人违法缺少有效制约手段。近年来,宣城每年投入几十亿元进行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和文物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一些建设施工单位缺乏相应的文物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淡薄,立项开工不告知文物部门,发现文物不报告,致使部分文物被损毁、丢失。
转变观念“重整山河”
保护文物,为江山留胜迹,不能仅仅停留在评审“国保”“省保”的层面上,还需创新保护方式,引入并激活民间力量,让珍贵文物真正实现可持续利用。该市有政协委员提议,利用古民居建立影视拍摄基地、与全国美术类大专院校共建绘画写生基地、利用古民居开展农家乐旅游、举办各类夏令营等,使产权人能真正从中受益得利。这样老百姓不仅乐意保护古民居,也有经济能力保护古民居。
对此,该市也有地方进行了积极尝试。绩溪县将部分坍塌的古民居和一些古民居构件集中,易地重建成 “紫园山庄”,不仅是外地游客必游和品尝徽菜的好去处,还为影视界提供服务,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保护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该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规范管理的力度,绩溪专门立法,对古村落、古民居进行保护;泾县成立群众性文保协会,发动群众自发参与保护文物和古民居;旌德率先为“三普”文物点制定身份证等。
宣城市文物局长刘政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物保护规范管理力度:一方面,不断争取各级资金投入,努力做到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即:把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中。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文物保护的管理工作,对全市范围内公布的各级文保单位及新普查出的文物点逐步落实“四有”工作,即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人管理。顺应民间收藏勃兴的潮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的有续利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全面优化文物保护环境,积极挖掘文物旅游资源,打造文物旅游景点,为全市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