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孟 欣
近两年来,人们对于4K技术已不再陌生,4096×2160超高清分辨率、更为鲜艳的色彩、超真实的音效,无疑带给观众沉浸的、震撼的视听享受。4K技术在电影制作领域已广泛应用,同时,越来越多的电视制造商打出4K的旗帜,4K内容资源也纷纷在网络涌现,几家国外电视台于今年尝试开播4K超高清频道,一些Pad、手机的显示技术也逐渐向4K靠拢。加之与3D技术、智能电视系统相融合,4K技术无疑展现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现今,国外的部分博物馆、科技馆、文保机构甚至科研机构先行,尝试将4K技术投入更广阔的公共服务系统,特别是在文化遗产的传播、保护和研究领域,4K技术为其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日本电视台在拍摄文化遗产纪录片的时候,4K设备被大量采用。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数字电影市场科平野诚告诉记者,大量观众参观也会给文物造成破坏,因此现今只有30%左右的文物能够在博物馆的橱窗里看到,且参观受时空限制明显,因此需要运用拍摄技术记录、编辑、存储、播放给更多观众。4K技术的介入,不仅能够使观众观看时更具有临场感,而且能够更高程度地还原文物的细节,不会使色彩失真。例如日本印刷博物馆制作的国宝圣德太子绘传的主题演示,观众可以在博物馆影院中观看到文物的细节,配合讲解,可以进行快慢调节、细节放大、多角度观看。国内许多博物馆也已经运用拍摄技术进行文物展示。
此外,文物修复也可运用4K技术。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VSAP解决方案销售科高级经理李伟向记者介绍,在文物修复时,往往要借助一些影像记录,比如,很多古代宫殿、庙宇屋顶上瓦的颜色现在很难烧制复原,在拍摄纪录片时往往要借助调色,尽可能还原展示遗址的真实颜色。又如,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几万种红色,拍摄越准确,制作时就越能够在电脑上调出更接近的颜色。包括壁画上的很多细小线条,只有将这些细节拍摄下来,才能逼真还原文物原貌,准确传播文化内涵。据介绍,在日本,奈良大学和图版印刷公司会定期记录奈良众多古庙的图像信息,然后依据图像信息进行细致修复。
现今,许多文博机构仅借助4K清晰度方面的优势,而当4K技术与更多高端科技相融合后,会带给文博机构哪些惊喜?索尼集团长期从事4K研究推广的负责人李伟给了我们前瞻性的预测,介绍了美国科技馆中的一些技术。他说:“纽约天文馆在影像展示时允许观众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现在看到的宇宙影像都是站在地球上进行拍摄,如果我站在地球外的某颗天体上,看到的宇宙是怎样的?这种虚拟现实与4K结合的手段如果运用在文博领域,也许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此外,索尼中国专业集团数字市场科主管朱夏告诉记者,4K技术有可能将与海量存储的云技术相结合,进而实现超高清资源的互通,真正打破博物馆展示的空间、时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