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4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博物馆的迅猛增长带来建筑奇迹
庞大的钢铁外表、高耸的混凝土柱子……位于上海黄浦江边、身处旧厂房、占地3.3万平方米的龙美术馆西岸馆令人印象深刻。它是中国著名艺术品收藏家刘益谦、王薇打造的第二座私人博物馆,可能成为上海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尽管如此,它只是中国当前博物馆热潮中微不足道的小火花。
2010年中国在五年规划中提出,全国博物馆数量增至3500个。毫无疑问,中国的文化基础设施正迅猛发展。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超过当初目标,建起4000座博物馆。专家称,中国的策略是先把博物馆建起来,然后再应对高质量展览和观众的问题。
哥伦比亚大学的杰弗里·约翰逊说:“中国打算将人均博物馆数量提高至国际水平。短期目标是,平均每25万人拥有一座。”他把这种迅猛增加现象称为“中国的博物馆化”。2011年英国平均每10万人拥有3.12座博物馆,但达到这一成就耗费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
中国博物馆猛增的原因之一是,许多新建博物馆服务于商业或私人目的。比如一些房地产巨头建艺术博物馆来吸引外界对其地产项目的注意。整体看,许多成功的博物馆都是私人而非政府的。业内人士说,与西方发达国家公共博物馆的预算相比,中国的仍然偏低。
新博物馆并非全部集中在富饶的东部沿海。《中国新博物馆》一书作者克莱尔·雅各布森说:“高质量的博物馆甚至遍布偏远地区。如果在中国北部的无名地带发现了古代遗迹,中国人就会在上面建造博物馆。”“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他们正在建起的新城中,就有两个博物馆。”中国目前缺少足够有经验的博物馆馆长和研究员等,但这一现象正发生改观,雅各布森说,“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硬件总会先于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