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体育中心项目工地考古发掘,自2013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以来,历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员7个月的艰苦发掘,先后发现了疑似唐代官衙的重要文化遗迹与遗物。昨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员向成都商报记者透露,在成体中心还发现了隋代摩诃池遗迹。
考古现场负责人易立告诉记者,除了在成体中心发现唐代建筑基址外,还首次确认了摩诃池东南部的走向、范围和堆积情况。据史料记载,摩诃池其实并未刻意修造,而是隋代蜀王杨秀在修筑成都子城时,从子城的南面和西面取土形成。虽然是个“副产物”,但摩诃池的名字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唐代卢求在《成都记》中称:“隋蜀王秀取土筑广子称,因为池。有胡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盖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谓此池广大有龙,因名摩诃池。”
摩诃池有多大?
隋朝有500亩,后蜀扩至1000亩
据成体中心工地考古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摩诃池规模巨大,此次考古发掘仅仅是冰山一角,那么摩诃池到底有多大呢?成都著名水利专家陈渭忠在《摩诃池的兴与废》一书中称,摩诃池修成之初,面积达500亩,随着唐代将郫江水和解玉溪水引入摩诃池,摩诃池的水量变得十分充足,经过后蜀扩建,水域面积达到1000亩左右。易立还称,早在唐代中叶,摩诃池就已经是泛舟游览的胜地。
摩诃池从市民乐园变成皇家园林的华丽转变则在前蜀时期,当时王建在成都称帝,将摩诃池改名为龙跃池,王建之子王衍又将龙跃池改为宣华苑,并用三年时间大兴土木,将摩诃池建成皇家禁苑。变身后的摩诃池到底有多美呢?花蕊夫人在《宫词》第56首中称:“金陵城共滕王阁,画向丹青也含羞。”
摩诃池有何用?
闲时是风景区,战时是防御池
如此美轮美奂的摩诃池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易立称,摩诃池经历了唐代早期、元末明初及明代晚期三次人工回填,在明代晚期以后逐渐被填平。之后,世人对于摩诃池的具体方位一直存疑。而此次发掘,不仅发现了足以定位摩诃池的近7米深的堆积,还发现摩诃池的东南部走向并不规则,这将为今后的成都城市考古提供重要的坐标。
易立指出,除了旅游胜地,摩诃池还具有蓄水池和防御的功能。据《新唐书》记载,唐咸通十一年,南诏军攻打成都,百姓拥入成都城内,导致井水被用尽,全城军民就依靠摩诃池水维持生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这次考古发掘工作,自2013年10月开始,一直持续到2014年5月。此次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建立汉六朝时期四川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对研究汉六朝时期成都的城市史和政治经济状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疑似唐代官衙院落基址的发现,有助于唐代城市史和建筑技术史的研究。
成都商报记者 徐剑箫
(原标题:成体考古新发现:隋代500亩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