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的大运河,未来将如何保护?昨天,市文物局召集大运河北京段各区县、相关部门,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进行培训。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透露,北京已经启动对大运河其他遗产点的修缮和整治,力争将剩余的38处遗产点陆续补充纳入世遗的范围,享受更高规格的保护待遇。
38处遗产点有望继续申遗
北京市规划部门和文物研究所此前曾经对大运河北京段进行过一次普查,实地走访了130处古迹。最终根据历史文献、相关文章及现场调研,将40处大运河遗产纳入保护规划。2013年,其中的13处遗产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悬挂标志。
此次申遗,本市共有两处河道和两处遗产点入选直接申报名单。河道分别为通惠河北京旧城段(包括什刹海和玉河故道)、通惠河通州段,遗产点分别为西城区澄清上闸(万宁桥)和东城区澄清中闸(东不压桥)。
王玉伟表示,剩余的38处遗产点都将加强修缮后重新考核,继续申遗并有望逐步纳入世遗范围,享受更高规格的保护待遇。“未来,大运河沿线的建筑色调、形式,包括电线杆的飞线等都要协调一致。”
大运河古建筑群将启动修缮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迈出了第一步。”谈及大运河未来保护,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透露,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点、段,未来将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加强保护。尚未列入的其他后续项目也不能怠慢。
今明两年,海淀区黑龙潭及龙王庙、朝阳区平津闸、通州区大运河古建筑群的修缮和申报已经列入日程,东城区玉河南区还将进行考古和文化景观恢复的研究。“把运河遗产保护修缮工作优先列入经费计划予以保障,争取早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王玉伟表示。
随着大运河遗产区界桩、大运河河道遗产说明牌等陆续安装,大运河遗产管理、展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今后,各区县、各管理使用单位将在第一时间补充世界遗产标志。市民可以通过这些向导,熟悉大运河。
通惠河水质将逐步改善
“申遗成功了,如何兑现承诺还要付出极大努力。”王玉伟说,持续改善通惠河通州段的水质和周边环境状况将是未来的重点。朝阳区、通州区将创造条件增加污水处理设施,逐步改善通惠河水质状况,并加强通惠河沿岸施工管理与环境风貌控制。
通州区文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州将重点打造老城区内的“一片四景”,包括南大街历史片区,以燃灯塔为核心的运河历史文化景区,以宝通银号为主的商业文化景区,以静安寺为主的民俗文化景区和以潞河驿为主的皇家文化景区,使运河文物载体环境得到改善。
此外,通州开始面向社会大力征集运河文物,为即将兴建的运河博物馆增加内涵。
现场
5000平方米古河道有望重见天日
在地安门东大街路北的东不压桥胡同南口处,路面下方有两个东西对称的废弃桥墩。这里就是东不压桥的遗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原是什刹海水从后门桥下进入皇城的通道,是御河的上端。民国初年拆皇城时,东不压桥被一并拆除。
昨天下午16点30分,天色暗沉,闷热难挡。路上行人匆匆而过,这个刚刚跻身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遗址,甚至没有吸引到路人停下脚步仔细端详。
“玉河故道南段的考古已经开始,大约5000平方米、200米长的古河道有可能重见天日。这段河道就位于平安大街南侧、东不压桥的对面。”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说,元代的时候,运河到了这里会一直沿着正义路,向东经台基厂二条、板船胡同方向流淌,最终沿金口河故道至通县西。随着考古的进行,眼前的暗河有望重现昔日景观。
暗河变明渠其实并不罕见。如今的玉河北区就曾经是一片平房区。按照申遗工作要求,本市投入3000多万元对玉河故道参观栈道、通惠河通州段堤岸进行了环境整治。如今,玉河两岸绿树环绕,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纳凉的新景点。“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生态环境改善、运河沿岸民生会紧密结合。对于动态的运河而言,保护与发展并不是不可调节的矛盾。”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表示。
对话
大运河管理“婆婆”多、缺人手
对话人:市文物局执法大队队长赵建明
记者:长久以来,大运河北京段的保护主要有哪些问题?
赵建明:其实问题并不是有多大,只是因为大运河属于线性文化遗产,给执法增加了很大难度。它不像故宫等文保单位,有围墙,界限很明显,大运河河道很长,而且周边控制区宽窄不一,每次我们去现场执法还得带着图纸去,搞清楚状况。此外,大运河很多区域都是野外的,没法一直派人看着。
记者:未来有什么问题是您最担心的?
赵建明: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对保护的要求会相应提高。但大运河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不同河段属于不同区县,甚至不同行业部门管理,这给我们执法造成了困难。出现问题,不知道该给谁下单子。不过,我们最担心的是申遗成功后,大家的劲头就没了,一下子松懈了,反而会导致运河周边环境变差。为此,我们将加大执法力度,一旦出现问题,要从严处理。
本版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举措
运河将每月“体检”一次
与一般的单体建筑不同,运河是一个流动的活体。目前,北京已经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监测平台体系,在运河沿线设立多个监测点,水务、文物等相关部门每天都会对运河进行巡查,一旦发现问题,随时处理。
随着申遗成功,现有的监测点设置将大幅度加密。文物部门将牵头建立和完善大运河的档案,加强大运河遗产监测预警工作。“每个月还有一次‘大考’。各管理使用单位将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工作,每月按时将监测报告报至所在区县文化委员会,并在大运河遗产监测系统中录入监测结果。”王玉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