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雪梅
2010年12月,北京故宫博物院经过7年努力,完成了建院后的第五次文物清点工作,首次摸清了家底并向社会公布,共有文物藏品总计1807558件。随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铺开,故宫将如何利用这次契机进一步盘活禁宫里的文物?日前,记者跟随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由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做“导游”,走进故宫的部分库房一探究竟。
在不同的库房,记者分别看到了大量的明清尺牍、乾隆御稿、甲骨文。单霁翔介绍说,从1949年后,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大量尺牍,除元代以前的尺牍归入法书类外,尚有43000余件(通)明清尺牍未整理完成。从文字内容上看,这些尺牍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更多的则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及书法艺术价值。此次普查,这类尺牍是重点之一。
又如甲骨,故宫博物院收藏总数初步估计有22463件,占世界现存殷墟甲骨总数的18%。但目前仅《甲骨文合集》著录1440片,绝大部分未进行科学化的整理与保护,更缺乏对甲骨内容的研究和探讨。
记者在库房还看到乾隆御稿也在重新整理中,这可以算是故宫的独家收藏。“目前故宫收藏的乾隆诗文稿的数量非常大,之前存放在专门的髹漆龙箱内,基本包含了乾隆皇帝一生的诗文作品,既有御笔稿(朱笔),也有大臣誊写稿(墨笔),具有相当程度的文化与考古价值。经初步整理,仅康熙六十一年至乾隆三十四年,就有28000余页。整理和研究的任务非常艰巨。”单霁翔说。
当年雨果曾这样形容巴黎圣母院:这个可敬的建筑的每一个面、每一块石头,不仅是我们国家的历史,也是科学史和技术史的一页。故宫的每一座宫殿建筑、每一扇朱漆大门、每一块青砖黄瓦、每一幅梁枋彩画其实都带有历史符号。宏伟的建筑、严谨的形制、生动的空间,不仅蕴含了中国古建筑艺术之美,同样也饱含着历史、文化的信息,无疑属于珍贵的文化资源。
在这次普查清理工作中,故宫博物院将在原有的“新”字号、“故”字号和“书”字号3种文物号的基础上,新设立“建”字号,来系统整理和保存这些与古建筑相关的文物藏品。目前密集堆放在院内的近千件石碑,今后将首先进行放平、清洗、识读、建帐、冠号等工作,并根据研究成果排列上架,让这些文物更有尊严地被保护起来。
“这意味着未来3年,甲骨、明清尺牍、乾隆御稿、清宫遗存老照片、29箱玻璃底片、数万清代瓷片和窑址标本、28箱旧存瓷器文物、近千块石碑、大量的古建文物及古建附属品等以前藏之深宫的文物首次拥有自己精确的文物身份。”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说。此次故宫博物院藏品3年普查清理工作的相关基础数据成果,将会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规范要求,纳入到全国可移动文物中心数据库。
通过全面梳理文物资源,摸清全部家底,故宫的展览内容和水平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公众将能欣赏到更多的珍贵藏品。明年,故宫将在自己的南部区域形成陈列展览的“金三角”,即以午门及东西雁翅楼、武英殿、文华殿为主体设博物馆展览群,大幅提升展示文物数量。2015年还将开放西部区域的慈宁宫、寿康宫等宫殿,从而使开放区域达到65%。届时故宫展出的文物会超过1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