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夏杨
通讯员 栾俪云
“文化遗产不能只重视申报而不重视保护利用!”由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广州文化蓝皮书指出,广州547处文保单位2/3未得到充分利用,“莫让文化遗产变成历史花瓶”!
尴尬现状
广州与他城差距不小
多年来,广州先后完成了广州公社旧址、沙面建筑群等修缮保护,同时对一批重要文保单位如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陈家祠等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使文物成为旅游热点。但蓝皮书指出,作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广州对文化遗产的利用开发与北京、西安等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更有较大的差距。
“比如,广州投资筹建了广州艺术博物院,对沙面建筑进行了大规模整饰,南越王博物馆也花了不少人力和财力,可惜的是投入多,回报少,影响力还不够大,广州独特的岭南文化旅游仍未充分发扬光大。”蓝皮书认为,广州怎样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还未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
“目前广州的博物馆数量较少,种类较单一。全市547处文物保护单位还有2/3没有充分开发利用。”蓝皮书认为,广州文化遗产工作的现状同广州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仍存在不少差距!
剖析根源
文物利用一味“吃现成饭”
为何文保单位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蓝皮书分析,目前广州文化遗产工作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缺少符合广州实际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全面规划,没有整体树立广州文化旅游鲜明形象,缺乏精品意识和拳头产品。“旅游部门对文物的利用还停留在‘吃现成饭’层面,对文物景点的投入远比不上对人造景观或建造假古董的投入!”
其次,由于历经沧桑,广州不少文化遗产如古寺庙、古祠堂、古建筑现在面积比以前小了许多,展览场地狭窄,内部功能不全,外部没有广场停车。一些文物古迹旁边的历史风貌被破坏,造成文化景点建筑标志不明显,不少文物古迹被掩盖在现代“石屎森林”中,严重影响文物景观。
另外,对文化遗产的宣传推介不够,广州的马路两边、报纸、杂志上极少见到有关文化遗产的广告。不少游客来到广州,不知道哪里有文物古迹可以参观,文化遗产知名度不高。宣传不足也使得市民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价值,有些文化遗产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被破坏。
建言献计
请下决心做出“拳头产品”
“文化遗产保护不能只停留在申报了多少个文保单位层面,没有后续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及其学术科研推动其传承与发展,文化遗产充其量只能是装饰城市文化的历史花瓶!”蓝皮书认为,要保护利用好广州的文化遗产,首先要抓好广州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总体规划,形成层次丰富、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观与现代化都市浑然一体的、具有广州特色的城市文化环境。
其次,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过程中,广州文化遗产保护应有质的飞跃,改变过去文化遗产粗放型的做法,认真研究“拳头”产品,集中宝贵的财力,扶强扶优,下决心开发一批有知名度、文化历史价值高、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比如,要重建北京路风貌,恢复南越王墓地山体面貌,加快南越王宫博物馆的建设,促进陈家祠的深度开发,大力开发南海神庙,筹建沙面博物馆,重现五羊观风采等。”
近年来,广州不少区、行业在筹建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比如陈李济药业博物馆、广州邮政博物馆等,蓝皮书还指出,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方面,广州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各区、各行各业建立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发挥行业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的作用。
夏杨、栾俪云
(原标题:文化遗产只是历史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