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三大会址建控地带内的一栋民国小洋楼因未按照文物部门及规划部门批复意见进行维修,擅自改变建筑外观,前天被叫停施工,昨日相关部门到现场调查处理,要求业主恢复红砖墙外观原状。
这座小洋楼位于恤孤院路16号,处于中共三大会址东侧,是两层半的红砖洋楼。
前天上午,文保志愿者@古粤秀色路过时发现他非常熟悉的这座小洋楼正围蔽施工,走近后所见令他大吃一惊,清水红砖墙已大部分被水泥覆盖,房子里面的地板砖全部被铲光,红色的木窗框也完全被拆除。
更令他气愤的是看到挂在铁门上的一份文件,是2014年1月3日的市文广新局维修申请复函,要求“须按照原状保持外立面,不得改变原红砖墙体。维修工程需保持建筑外观风貌特征,以与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风貌协调”。
当施工队告诉他要在红砖墙上贴红砖片后,他斥责道:“你们这不是原状保持外立面而是破坏!”尽管当时城管执法队也在场,但听到施工队说有施工许可,并未制止。
@古粤秀色马上向新快报记者报告,新快报记者也立即向市文物、规划部门举报,规划部门当天下午派人到场叫停施工。
昨日,广州市及越秀区文物部门、规划部门紧急组织专家会同市执法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处理,省文物执法部门也到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市文广新局昨晚在其官方微博上称:
恤孤院路16号房屋不是文物,是私有建筑。其位于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三大”会址建设控制地带内。按规定,该房屋的维修需征求文物部门意见,并报规划部门批准。
因未按照文物部门及规划部门批复意见进行维修,擅自改变建筑外观,文物部门和执法部门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据参与调查的名城委委员汤国华教授透露:“专家组意见是要求业主把外立面的水泥批荡剥掉,恢复原状。”
尽快出台修缮指引
设计、施工单位及城管要培训
昨天参与现场调查的名城委专家汤国华教授痛心地说:“在富有民国风格的红砖墙上贴红砖切片其实是一种破坏,不是原状维修,因为水泥封闭了红砖表面的微孔,停止了红砖的呼吸作用,久而久之,红砖表面就会因水蒸气出不去而霉烂。现在已经抹上水泥批荡,如不及时铲除,将是不可逆的。”他建议尽快出台历史建筑修缮指引,并对设计施工单位及城管培训。
汤教授担心施工队做不到,他表示,要恢复原状的话就要趁着水泥硬化期15天内将其铲除,但要非常小心和耐心去做,以免损坏原来的红砖墙表面。“我在现场铲除一小部分的新水泥砂浆后看到原来的红砖墙质量还是好的,估计酥化只是局部。”
除了贴红砖切片破坏风貌,业主是打算对房子砖混结构改成内框架结构,但现场并未拿出结构施工图。其实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修缮不单要保护外观风貌,当改变结构体系时,结构安全也很重要。
鉴于在历史文化街区新河浦一带包括广州很多历史建筑修缮中普遍存在的类似的破坏性维修行为,建议市规划局尽快对历史建筑进行分级,出台各级历史建筑修缮指引,并组织一些设计、施工单位进行学习培训。要求历史建筑修缮必须由这些经过培训的单位承担,其报建的修缮设计方案要组织专家评审。而在未有修缮指引出台前,应建立有文物修缮经验的专家库,由专家指导历史建筑修缮。
同时要对城管执法队伍培训相关知识。
业主愿意保护好红砖墙
但担心无力承担费用
前天下午施工被叫停后,恤孤院路16号业主陈姨主动致电新快报记者解释:“我在新河浦住了50年,很热爱这里的小洋楼,这是我们家的楼,曾经空置,因为属危房要修缮。我找了修建正佳广场的施工队来做,也咨询过建筑专家,因为红砖墙风化得厉害,他们建议抹上水泥批荡后再贴上红砖片。”
但她并不理解这样做是违反了文广新局原状保持外立面的要求。
昨晚她又表达了担忧:“我很愿意保护好红砖墙,但施工队表示做不到按照汤教授的要求维修红砖墙。我已花了100万元加固结构,如果再要几十万元维修红砖墙,确实超出我的能力。”
汤国华教授估计,原状维修红砖墙要几十万元,铲掉水泥批荡也要几万元。但他指出其实结构加固并不要100万元,业主做得太复杂了。
对于目前造成的破坏,陈姨说:“我一个普通老百姓,怎么知道去哪找文物修缮的专家来指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