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中国考古01船首航结束 两大沉船身世依然成谜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中国考古01船首航结束 两大沉船身世依然成谜

中国考古01船首航结束 两大沉船身世依然成谜

作者:佚名      收藏聚焦编辑:admin     
考古人员进行水下考古作业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考古人员进行水下考古作业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东坑坨I号沉船的水下保存现状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东坑坨I号沉船的水下保存现状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出水文物标本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出水文物标本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中国经济网青岛11月7日讯(记者 徐亚丽)今年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辽宁丹东港海域和河北曹妃甸海域两艘沉船的“身世”依然成迷。“中国考古01”船近日完成了今年的水下考古任务,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队队长梁国庆向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介绍说,根据目前考古工作所掌握的信息,至今尚未确定两个海域沉船的性质。  

  “中国考古01”船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首艘水下考古专业用船。该船于今年8月6日正式交付,首航赴辽宁省和河北省海域执行水下考古任务,并于10月30日结束首航回到青岛港。11月5日,随同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文物局共同举办的"海疆万里行记者团走进中国考古01号"活动,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对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进行了采访。

  尚未确定黄海发现的沉船是致远舰

  此前有报道说,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学术研究角度,基本可以确定丹东黄海海域发现的沉船就是当年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而时隔120年进行打捞,可以有三种方案,其中,相对理想和最符合大家期待的方式是整体打捞。这条消息以《“丹东一号”基本确定为致远舰 已拟3种打捞方案》为题在网上被广泛转载。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就此向梁国庆求证。他表示,由于目前并未对沉船进行打捞和研究,仅凭零星的考古发现,仍然无法确定丹东黄海沉船究竟是甲午海战中沉没的哪一艘战舰。同时,有关方面暂时还没有对黄海发现的沉船进行整体打捞的打算。

  东坑坨Ⅰ号为民国沉船 船性扑朔迷离

  随后,梁国庆继续向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介绍了对河北唐山曹妃甸东坑坨沉船遗址的调查进展。2013年考古队运用“多波束”、“浅地层剖面”以及“侧扫声纳”等海洋物探技术,并结合人工潜水探摸,发现水下沉船2处,分别编号为东坑坨Ⅰ、Ⅱ号沉船,初步获取了一批精准的声呐图像和其他数据资料。2014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会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东坑坨Ⅰ号沉船进行重点调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调查工作和以往相比在参与机构上有了新突破,共邀请了中国海军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考古所等10余家单位。经过前期准备工作后,“中国考古01”船于10月3日抵达河北,6日开始潜水作业,28日结束海上作业。

  据梁国庆介绍,东坑坨Ⅰ号沉船的年代应该是清末民国时期,沉没年代应该是在民国时期,沉船性质目前还无法推断。虽然从吨位、保存长度可以进行一些推测,但这些信息不足以得出对沉船性质的准确判断。考古人员曾试图寻找沉船上的船货,以此判断沉船性质,但没有任何相关发现。不排除沉船货物已经被清理过的可能性。如要继续寻找相关线索就要查阅民国时期的海事档案寻找相关记载。梁国庆表示,水下考古队原计划对东坑坨Ⅰ号沉船进行试掘,但由于今年天气变化比较快,水下考古工作的后半期气候比较恶劣,因此水下考古工作人员对沉船进行了重点调查,并未进行试掘。该遗址为水下突起堆积,表层分布大量压舱石,堆积中部散落船体铜铁构件,并散落有每块和疑似锅炉构件,南段发现疑似动力轴承,堆积四周暴露大量船板,船板外壳包覆铜皮,内侧夹钢板。出水标本较少,多为铜质、铁质船体构建,还有少量瓷器。沉没原因简单的推断。从造船工艺和出水标本看,初步判断它是一个民国时期包覆铜皮的蒸汽动力铁木混合结构的船。

  出水文物保护均进行登记造册

  “中国考古01”船上配有专门的出水文物修复室,可以对出水文物进行海水浸泡、表层凝结物初步清理等现场保护工作。梁国庆对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说,文物出水先要进行登记造册,然后进行现场的研究保护。对于东坑坨Ⅰ号沉船,原则上应进行原址保护。任何试掘、挖掘都是对遗址的一种破坏。但他也表示,沉船存在被盗捞的风险,未来如何保护沉船遗址正在研究中。

  所有出水器物均有标签、编号、位置。同时,考古工作人员对出水时文物保存状态进行记录。上述基础工作做完之后,考古工作人员会对它们进行初步的清理。随后对所有的凝结物进行采样,以便在未来的文物保护和检测上发挥作用。“出水文物经过初步处理之后,达到一定标准的可以暂时放在储藏室内。储藏室内包裹着绝热阻燃材料,内设空调,可以控制房间温度。为保障文物安全,门外安装了专门的摄像头进行连续录像。”曾担任中国考古01船船长的陈维昆这样对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说。

  沉船原因或为锅炉爆炸

  据梁国庆介绍,曹妃甸周边沉船事故主要原因是受航行或风力影响,船只遭遇沙陀搁浅。梁国庆认为,东坑坨Ⅰ号沉船处水深14米,搁浅的几率不大。该遗址中部暴露锅炉构件,且多残破,船板也有炭烧痕迹,因此推测为锅炉爆炸导致该船沉没。

  东坑坨Ⅰ号沉船遗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该遗址是继山东蓬莱沉船后渤海湾发现的又一重要水下沉船遗址,该沉船保存较好,时代代表性较强,为研究我国近代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中国考古01号凸显五大功能

  最后,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队队长梁国庆总结了“中国考古01”船(以下简称“考古船”)在水下考古工作中的五大功能。

  首先,考古船是考古队员进行水下考古的支撑的平台。梁国庆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以往水下考主要依靠租用的渔船进行。相较渔船,考古船的空间更大,而且能够为水下考古工作提供更多方面的保障,比如提供考古设备作业的电力保障。

  其次,考古船是潜水安全的应急平台。考古船上配有减压舱,其作用是帮助水下作业的考古队员缓解水下压力所造成血压舒张。潜水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一旦出现潜水事故,越早进入减压舱,获得救治的效果越好。

  第三,考古船还是出水文物的现场保护平台。考古船设有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实验室配备了各种浸泡的化学药品和处理仪器,为出水文物的初步现场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四,考古船是海上人员作业休整平台。梁国庆告诉记者,海上作业是一项十分消耗体力的工作。适合水下考古的作业时间比较短,考古工作人员每天只能在平潮时间进行水下作业,大概一天中可以下水工作的时间为两三个小时。因此水下考古对工作效率要求很高。考古船可以就近停泊在周边,考古人员潜水之后可以及时上船休整,等待下一个平潮,减少了以人员出港、返岗的体能消耗。

  第五,考古船是后勤保障平台。考古队员每天下水工作的时间不固定。考古船配合队员的工作调整用餐时间,并注意增减饭菜种类,尽量提高饭菜质量,发挥了后勤保障的作用。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