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2月12日电(记者申冉)南京目前仅有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下文简称世遗),中山陵明孝陵的山门出现吊梁脱落隐患。今天,记者从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处获悉,该局正在向国家文物局申请抢救性修复,同时将在时隔23年后重修明孝陵保护规划,对已获得世遗资格的这处600年历史国宝级文物进行更大范围的保护。
名为“大金门”的这处山门,自明孝陵建成之后就是进入陵区的第一道正大门,原本是开在陵园环绕的红墙之上,南向开门,共有券门三洞,门下部为石刻须弥座,束腰处雕刻花纹,600年来至今依然保存精美,清晰可见。根据史料介绍,明代初建此门时,门顶部设计为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因此被民间称为“大金门”,也是600年来无数谒陵者游客必过之门。
当日,记者随同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处长闻慧斌来到大金门前,发现该处山门早已失去当年的风采,石壁剥落不堪,山门的墙体被植物根茎大面积侵占,更让人担忧的是,山门顶部一处明代建筑独有的吊梁岌岌可危,几近坠落。闻慧斌告诉记者,为了防止石吊梁砸下来伤及游客,管理处已经用围栏将这里挡了起来。
但这座具有600年历史、地位重要的大金门,目前状况非常糟糕,据闻慧斌介绍,几年前,专家就曾对大金门进行过“体检”,自然风化和酸雨损毁造成的危害已经影响了大金门的整体结构稳定。
据其透漏,去年已经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对该门的抢救性修复计划,重点是对墙体结构的加固和对酸雨的防护,国家文物部门已经给了回复,“基本认可修复的必要性,但需慎重考虑不加顶的加固修缮方式。”
据了解,大金门并非明孝陵内第一座修缮的古建筑,由于历史悠久,陵内几乎所有建筑都面临风化和酸雨损毁,就在几年前陵区内的主要建筑明楼和四方城先后都做了加顶修缮,期间遭遇不少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的质疑,认为给古建筑加新顶严重损坏了国宝的整体性。
闻慧斌告诉记者,“不加顶的加固方案应该是最终可行的方案。”
除此之外,明孝陵的保护规划制定与1992年,至今已有23年过去了,自2003年该处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以来,文物部门一直考虑重修保护规划。
据闻慧斌介绍,明孝陵最新保护规划已经基本完成,预计今年会向国家文物局报批,“新规划是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来制定的,整个保护范围要远远大于过去的规划,会将周边的明代英烈墓划入该规划,同时对周围新建筑的风格和高度也将有严格的限制。”(完)
(原标题:时隔23年重修保护规划 明孝陵山门亟待抢救性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