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 文艺组 许钦松
提案背景
生命有三大要素:空气、水、阳光,除了空气污染、雾霾问题严重外,水安全问题也是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从2014年5月开始,本人广东为核心调研范围,配合水安全公益基金的全国调研,从水安全管理部门、水源地、水厂到居民终端水质,从城市到乡村,对饮用水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多处实地调研。
提案内容:
一、城市缺乏应急供水机制
问题: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没有第二水源地。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凡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均需要开辟第二水源。目前,我国31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没有备用水源地的城市还有近百个。而没有应急水源地,将会在原水源地出现问题时难以及时反应,造成严重的社会恐慌和相关问题。例如,2010年,吉林7000只化工物料桶流入松花江,同在松花江流域的哈尔滨市民担心用水受到污染,疯狂抢购矿泉水。
很多城市缺乏应急水源地的主要原因包括:(1)地理位置局限。我国南方的许多地区,一些河流、水库的水量虽能够达到第二水源的要求,但是水质却不能达标;(2)工程建设滞后。由于资金投入等原因,没能及时投入应急水源地的建设;(3)地方政府防范意识不强,没有重视第二水源地的建设。
同时,即使拥有第二水源地的城市,也有因为政府缺乏日常维护管理导致水质不达标的情况出现。例如,调研过程中我曾走访广州的应急供水水源地,地点在流溪河下游,发现水质非常糟糕,水源地严重缺乏管理,沟通之后,广州市相关职能部门马上回应了,说打算把应急水源地移到流溪河上游。
提议:(1)政府应加大对应急水源地的建设和重视,保证资金的投入,对于因地理位置无法实现第二水源地的城市,应该严格抓紧对第一水源地的质量管理;(2)对有应急水源地的城市,应该建立一套定期检测应急水源地的机制,以保证备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能满足国家标准。
二、“最后一公里”的水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
问题:大部分城市的饮用水经过自来水厂的处理之后,都能达到国家标准,但是,2014年11月~2015年1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水安全公益基金历时3个月对全国29个大中城市的居民饮用水水质进行取样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9个城市中15个城市的20项饮用水指标全部合格,约占抽检城市总数的52%;14个城市存在一项或多项指标不合格的情况,约占抽检城市总数的48%。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1)超八成水样余氯含量不达标;(2) 部分城市水样浊度超标一倍;(3)七成城市氟化物含量偏低;(4)部分水样细菌总数超标
以上数据说明,在居民用水从自来水厂出来到居民终端的过程中发生了二次污染,其主要原因包括:(1)自来水厂或水务局没有及时对从运送自来水厂出来的水进行及时维护保养和清洁,使得水中的余氯和细菌超标;(2)从总表到每个居民的分表区间的水管物权属于居民所有,不属于自来水厂负责保养的范畴,而很多小区居民并不知道该情况,而且也没有相关能力对水管进行清洁和保养;(3)部分尚未改造的旧式居民区依然采取蓄水池的模式,而大部分居民楼的蓄水池都缺乏定期保养和维护,清洁水平堪忧
提议:(1)落实自来水厂或水务局对运水管道的日常维护和清洁工作;(2)采取灵活的服务和支付方式,向居民所有区间的水管提供日常清洁维护服务;(3)加快直供水管道的建设工作,淘汰落后的蓄水池模式;(4)建立居民终端的定期检测业务,及时监控自来水的达标状况。
三、农村的环保配套跟不上发展
问题:许多水资源的源头在农村,而农村水污染问题比城市更严重,主要体现在各种生活垃圾的直接排放污染。主要原因包括:(1)镇一级或者村一级的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人员和相应机制,农村建设过于膨胀,城镇化管理的模式(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处理的整套流程),农村都没有,从而造成水源地环境安全没有专人负责,;(2)农村居民普遍缺乏水源保护意识,生活垃圾没有系统地回收管理,生活污水也没处理就直接排到水里。例如,我曾调研过河源市龙川县通衢镇太楼村,村民把水库水通过水渠引到各家各户,在水渠里打水饮用。后来,所有的垃圾都往沟里堆,鸡鸭鹅等牲畜的粪便也用水冲到水渠里,水渠都是垃圾,水就不能喝了。
提议:(1)应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进行水安全的组织架构设置,不能仅凭水源流经地来落实水安全保护的责任,而应该从整个水域系统的分布来战略设置机构,可以允许跨区域从事环保工作,从而解决农村没有相关环保部门的尴尬局面;(2)加快乡镇一级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系统,从而使得生活垃圾有符合标准的排污去处;(3)加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教育工作,增强其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