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立元
文物保护领域向来不缺话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也是如此。申遗、名人故居保护、考古遗址保护等话题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不少代表委员就各自关注的领域对此纷纷建言献策。
申遗不再为了“贴金”
综观文物界两会代表所提交提案中,建议某文化遗产申遗的占很大比例。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提出,要推动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力争至2017年,让蜀道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他说。关于蜀道,人们最为熟悉的当为李白那首《蜀道难》中对蜀道的描述。而这一起于陕西西安,终至四川成都,全长约4000公里的古道,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建造时间最早、存在年代最久、沿用时间最长、线路最艰险复杂的古交通要道。但是由于后期保护意识淡薄,保存状况并不乐观。从2009年专家发出保护蜀道的倡议以来,经过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蜀道保护有很大改观,终于在2012年成功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现在正处于冲刺阶段,如果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将对该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更深远的影响。” 郑晓幸说。
与此同时,万里茶道的申遗也得到4位人大代表的共同提议。他们建议,将万里茶道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计划,并由国家文物局协调沿途各省区开展工作,为万里茶道申遗创造相应条件;建立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协调中、俄、蒙三国及中国境内沿途省、市,成立统一的申遗机构;明确各地政府责任,由中国境内沿途各省、市政府承担主体责任,负责各自辖区万里茶道历史遗存遗址保护以及相关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为申遗提供政策、经费和组织保障。
与前些年各地热衷申遗相比,近些年“高烧不退”的症状有很大改观,对此,郑晓幸有很深的体会,“我们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并非只为了发展旅游经济。”他说,根据近几年申遗工作的开展,不少相关部门人员的思路有了很大转变,以前,很多地方申遗是为了“贴金”,有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牌子更能吸引游客,发展旅游经济。在这样的思路下,很多文化遗产不仅得不到保护,反而在消失,甚至出现一些削足适履的行为。现在,大家都把眼光都放长远了。“这样的转变来之不易,也是最令人欣慰的。”他感慨道。
中华文明五千年多少人知晓
我们从小就知道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但从考古证据来讲,只确认了商周以后四千年文明史。而且依据西方现代考古学的观点,如果没有考古遗存发现,没有当世的文献资料,后世著述中的记载只能是传说。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学术界很多人对中国是否拥有五千年文明史持怀疑的态度,部分国外学者甚至怀疑夏朝是否为真正存在过的王朝。面对这些诘难,我们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解答。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的分工和分化。从现在看来,距今8000年左右,社会分工和分化初现端倪,到6000年左右,已经较为明显。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的时候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像良渚文化那种上百件随葬品的大型墓葬说明当时等级分化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所以,距今5000年左右很可能已出现一个“王”的雏形。以“王”的出现为标志,包括手工业、宗教、祭祀的高度发展,可以说中国早期国家或者早期文明在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一个雏形。所以,五千年的文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是可以的,当然同以夏王朝为代表的王朝文明有阶段性的不同,它是一个初期阶段的文明。
为此,从更高的层面,通过考古求证中华文明起源的工作一直在进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都在为这一命题寻求答案。
但是,从社会传播角度来看,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真正内涵并不为人们知晓,所以,王巍建议,国家应当立刻启动中华文明传播工程,投入相应的经费,动员全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和相关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在国内和国外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中华文明的宣传, 使国内外的民众,尤其是我国的青少年了解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无比珍贵的价值,使他们热爱中华文明,还中华文明以其应有的地位和尊重,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名人故居引关注
名人故居保护这些年来一直热点不断,从早几年梁思成故居被拆开始,就不断有类似的新闻见诸报端,在一阵如何保护的争论后,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有的专家认为,保护名人故居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界定是名人故居。因为有的历史名人居住地多有变动,难道要将其所有住处都加以保护?但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百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初认为,至少名人的故宅是需要保护的。以闻一多故居为例,其出生地印证了他成长的岁月。有资料显示,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诞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望天湖的北岸有一栋青砖瓦房,一进九重,高朗气派,这就是闻一多的故宅。但这一宅院在1954年的大洪水中被淹毁。
王金初认为,对于这样的故居,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进行恢复重建。“理由很多,如闻一多的学术及其思想是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仅一曲《七子之歌》就响彻了海内外,激发了亿万炎黄子孙的爱国报国之心;闻一多故里巴河镇是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名镇,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位于长江中游北岸,黄石、鄂州、黄冈三市中心,京九铁路的中点,沪蓉高速公路的中段。‘闻一多故居’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其恢复重建可把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有机统一,形成寓教于乐的特色。”王金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