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狄
马云在周春芽的作品前站住了,看了一会,没说买也没说不买。在当晚的派对上人们谈起这件事还是有些激动的。“虽然这是个艺术品博览会,但这城市是逐利的,看到马云他们是很开心的。无论如何,这是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影响力,它能把此前与当代艺术没太大关系的重要人士带进来。”一位画廊主这样谈到。
就是这样一个逐利的城市,被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影响得快要摘掉贴了多少年的文化沙漠的标签了:顶级画廊开在中环区域,原先这里只是金融行业的据点,如今提到中环人们还会想到画廊,他们跟随着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脚步调整着第一季度的画展开幕时间;大小文创机构、文化艺术协会抓紧了这全年人气最高、观众含金量最大的时候做活动;一个卫星展今年诞生,场地小,价格更便宜,但那依然也是艺术展,作为一种补充而存在——上海和北京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它在变化,也在守恒。我们来谈谈关于几个关键词,从中大概能看到哪些是变化,哪些是守恒。
VIP
3月12日晚,位于中行毕打行的高古轩画廊有展览开幕,拿着邀请函身着盛装排队的VIP们甚至阻断了中环日常下班的人流,安保人员不得不在毕打行楼下拉起一个专门的通道供VIP们不被人群冲散。
VIP们这几天很辛苦,香港的气温比想象得低得多,带来的一半衣服都穿不了,可能走了全年最多的路,“脚都快断了”也得接着走,是一年之中平底鞋亮相的最集中的时期。你可能无法想象,3月12日收藏家预展是在傍晚六点开展,五点多媒体发布会结束时,就看到藏家在门口排队等待入场了。“好作品要抢的,如果你的关系不够硬,那勤奋点总归是不错的。好不容易来了买不到会懊悔的。”L姓藏家告诉《经济观察报》,“展会会来很多西方的大牌画廊,如果你收藏中有他们代理的艺术家,那一定要第一时间进去。本身距离远,不能每次都赶上他们在纽约、伦敦的展览,就算赶上了也买不上,画廊主一般都要照顾自己更熟悉的本地重要藏家,把他们排在购买的list的前列,我们只是他们不认识的来自中国的新藏家而已,甩在100名之后很正常。但是到了博览会就不是这样了,我抢到了就是我的。”
备受瞩目的David Zwirner画廊这次带来了同样备受瞩目的艺术家 Neo Rauch的作品,这是“巨大的福利”,因为是Neo Rauch本人和作品第一次到中国来,一些藏家闻风而动,为了这四张作品在门口排会队也就不算什么了。
VIP的水准也有高下之分,新老藏家之间对同一件作品的判断截然不同,在三楼入口处,醒目地放了一张刘韡的作品,是翻拍陈列于巴黎奥赛博物馆的古斯塔夫·库尔贝备受争议的名画《世界的起源》。“有一个VIP,美国来的,花旗银行的艺术品顾问,特别喜欢,跟美国藏家团各种讲解推荐。没多久又来了一批VIP,就有人说好恶心啊怎么挂这种东西赶快走。”画廊主这样谈到。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欧美VIP比去年多了不少,带来了更多的审美碰撞。“不少收藏家都有备而来,决定果断。我们的赵无极在 1980年创作的三联画《24.11.80》,有国际藏家出价3000万美金,破纪录。”耿画廊的创办人耿桂英谈到。
做一个受到尊重的VIP是很辛苦的,要不停地看展学习,不然会落伍,功课做得不好还可能被大牌画廊嫌弃,嫌弃的结果就是四个字:不卖给你。而这次到了香港,除了走走走,买买买,夜里也不得休息,无数个派对在等待着他们。
派对
展会晚九点闭门谢客,剩下的时间都留给派对。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赞助商有近十个,从最重要的瑞银,到大卫杜夫、宝马均不同程度地赞助了,每个品牌都会有一个派对,相关的合作方也会举办晚宴,多在在湾仔会展中心隔壁的君悦酒店里,酒店大堂的液晶屏上滚动着今晚的派对信息——有一家本地拍卖公司,把预展设立在了从会展中心走到君悦酒店的必经之路上,路过的不免要看一眼,也是太聪明了,省下来多少宣传费。
派对对不同的VIP来说意义不同。13日晚有一个派对,被征用的君悦二层茶园已经站满了端着酒杯的人,但在入口处,还有近一百个人在排队等待入场。这个画面令我们望而却步,匆匆打车去吃夜宵了。很多人不能理解,去夜店排队是因为DJ好,跳舞气氛好,但是这样一个派对没有什么音乐,就是大家站着说说话,真的这么重要非去不可吗?
“在派对上你可以获得白天发生的一切新鲜信息,查缺补漏,等于是整理核对一遍重要信息,对于那些‘小而新’的VIP和来听八卦的混圈子的人来说这太重要了。”L姓藏家告诉《经济观察报》,“这种邀请函发了很多的派对对藏家来说意义不大,藏家有自己的活动,我们更想和艺术家喝一杯,和画廊主单独聊一会,香港本地还有一些藏家朋友,大家坐下来聚一聚也是有的。”
更私密一些的派对消息就更加紧要,传播的通道也是非常有效的。长征空间的卢杰开玩笑谈到:“如果我今天在展会上对外宣布喻红的作品卖一千万,今天晚上藏家派对上的头条肯定是这个。”这个是在文华东方酒店吃早饭时,坐在邻桌的我不小心听到的玩笑话——来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官方合作酒店吃个早饭,听到的玩笑话都是有含金量的,这也说明,圈子依然是闭合的,如果你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圈外人,就算去到了所有的派对,也可能连皮毛都听不到。
公众
今年展会的时间调整了,从近十年来的5月,调到了3月。展会总监Marc在媒体早餐会上是这样解释的:“我们是在平衡‘世界艺术地图’。”事实上,你可以把他的话理解为,是在平衡巴塞尔艺术地图,更直白地说,是在为忙碌的藏家们平衡巴塞尔购物地图,为展商们平衡巴塞尔布展地图。
这无可厚非,作为全世界最好的展会集团,巴塞尔的确不可能让自己亚洲区域的展会和6月在瑞士举办的巴塞尔艺术展有时间上的冲突,这次调整可能正是对前几年展会受到影响的一个应对。这次还延长了预展的时间,缩短了公众参观的时长,对此Marc的解释是,这一次公众参观正好是周末,估计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有一个有趣的瞬间发生在公众参观日的十一点,未开馆前,我用媒体证进入展厅。展厅只有十几个人,大部分是工人,他们要将藏家购买的画从墙上拆下来,封箱运走,再在墙上挂上其他作品。大约有十几家画廊在做这项工作,还有一些已经完成了,因为一些印象深刻的作品已经不在原来的墙面上。我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公众看到的展会和藏家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这些被藏家买走的,不能说绝对是一流的作品,却至少是目前市场上最被认可的作品,它们只为藏家停留两天。但不能苛责博览会,毕竟它与博物馆之于公众是完全不同的意义,公众到博览会上,能看到集中的大规模的有趣的作品,也就是博览会之于公众的意义了。
公众开放日里还迎来了一些致力于从事艺术行业的新人,我在展会现场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大学同学,她在海南做了中国艺术家刘建华、翁奋的展览,跑来香港是为了学习,来看更多的作品,结识世界一流的画廊,这种对业内新人的帮助相对于普通的公众来说就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