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古建火灾事故何以频发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古建火灾事故何以频发

古建火灾事故何以频发

作者:佚名      收藏聚焦编辑:admin     
泰安里外立面 泰安里外立面 泰安里火灾现场 泰安里火灾现场

  本报记者  李佳霖  文/图

  3月16日晚上8点左右,在北京市西城区仁寿路上,泰安里一楼理发店的周师傅送走了一位客人,开始了例行的清理工作,突然听到有人大喊楼上着火了,周师傅从理发店跑出,看到浓烟和火焰从二楼的窗户中冒出,随即醒过神来:理发店以及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仿上海里弄式建筑,正面临着被大火吞噬的危险。

  经过4个消防支队、13辆消防车、90人参与灭火,大约17日凌晨,泰安里发生的大火被扑灭。无人员伤亡、建筑未整体烧毁,这是火灾的受损情况。然而,从云南独克宗古城大火,到浙江宁波天主教堂、山西晋中唐代千佛殿等火灾,古建筑失火事件不断。古建筑频频失火的背后,该如何警醒?

  频遭火灾的古建筑

  “火焰从二楼窗户中不断冒出,很怕房子会塌下来。”3月19日,在这座区级文保单位泰安里一楼的理发店里,周师傅心有余悸地对记者说,当时还发现厨房门后有火苗冒出,还有杂物不断落下。

  泰安里建于1915年至1918年间,由六幢平面格局和立面相同的二层楼房组成。六幢建筑通过一条小巷分为两排,巷口朝向仁寿路。每幢楼均为砖木结构,有独立的内天井。2009年被北京市西城区公布为文保单位。

  据相关资料记载,这里曾经是民国时期的一座妓院,当时叫“大安里”。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以及缺乏维护,如今该建筑的青灰砖外墙格外陈旧,北侧、东侧的部分墙体被挖开,变成理发店和一家水果店的门口。

  在理发店的左上方,墙体灰黑。附近居民表示是其内木结构着火后烟熏所致。走进楼内,迎面扑来刺鼻的焦煳味,地面还存积着一些水渍,现场木结构均被烧毁,楼道内散落着一地烧黑的木头。

  “火烧了挺长时间,消防员用高压水枪向起火点喷水的过程中,楼内结构还出现塌陷。”附近居民表示,目前泰安里多数居民已经腾退搬迁,仅剩费用没有谈妥的一些住户。

  由于是砖木混合结构以及救火及时,泰安里整体毁坏还不算很严重。而比起泰安里,其他古建筑遭遇失火就成了“灭顶之灾”:2015年1月3日,云南巍山拱辰楼在一场燃烧了2个小时的大火中成为废墟;2014年7月29日,浙江宁波天主教堂发生火灾,房屋屋顶坍塌;2014年5月2日,河南信阳鸡公山近代建筑群第119号别墅着火,其屋顶、大部分门窗及地板被烧毁。

  古建古民居安全隐患多

  多为纯木或砖木结构,这是我国古建筑的特性,而与其相伴而来的一些特点,比如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等,使得大多数古建筑“坐在火堆上”。在泰安里,二层楼之间的楼梯为木楼梯,且由于年代久远,木阶梯非常干燥,人踩在上面吱呀作响。二楼有围着天井的大约10间房屋,房门上贴着的标期为2013年12月的封条已经被人撕开,屋内的地板也为木地板,屋子里还摆放着弃置的木桌子、木凳子、沙发、纸张等。

  古建筑这些易燃特性“遭遇”现代化电器设备,更增加其危险系数。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所长霍晓卫对记者表示,有些古建筑未按规范敷设电气线路,私拉乱接严重,线路老化和无绝缘防护,超负荷使用大功率电器等,都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霍晓卫的这番话正点中火灾发生的要害。记者走访发现,北京王国维故居,已经成为几十家租户的大杂院,进入其中,首先触目惊心的便是交错着“爬”上墙头的各种电线。北京市东城区北沟沿23号四合院,2013年8月记者走访该四合院时发现,在古建筑的周边,随意堆放着一些易燃物。在一间出租屋里,记者看到插满取电设备的插线板,当提醒住户注意时,住户还表示无所谓。而云南拱辰楼火灾的直接原因就是电气线路故障引燃可燃物,蔓延扩大造成火灾。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所长鞠德东看来,古建筑旧时的防火方法现在多已弃置不用,而现在的消防设施还未覆盖,使得火灾一旦发生,就难以控制。

  2015年1月底,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对安徽、山西等地的54处文保单位消防安全现状检查的结果,其中特别提到文物管理使用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国家文物局督查司司长刘铭威表示,文保单位中存在人员脱岗、管理缺位、安全责任不落实等情况,要求各地开展整治和自查自纠,落实主体责任。

  技防、物防更要人防

  对于古建筑的防火,鞠德东建议,加强历史建筑的消防设施建设,以及出台针对历史建筑的消防措施,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常规的消防标准。“比如日本的一些寺庙,消防设施并不是设在寺庙中,而是在寺庙周围配备了很多消防水池,水池中设置了消防炮,古建筑安全时,这些消防炮是隐藏起来的,一旦发生火灾,消防炮就会启动出水,把整座建筑笼罩在消防水之下,这样即使发生火灾,也能很快扑灭。”鞠德东给记者举例。

  鞠德东认为,很多火灾的背后其实是管理的问题,比如云南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时,最近的消防栓竟然不能出水,消防人员不得不远距离运水,延误了灭火的最佳时间。“所以要加强日常的消防管理,包括消防设施的设立,消防点的密集程度,并强化维护、监督的力度。”他说。

  “安全意识也必须重视起来。”鞠德东说,很多古建筑内没有配备消防设施,一些地方确实是经费短缺,但更多地方是对古建筑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政府更乐于把经费投入到很快见效的政绩工程上,却对古建筑的安全充耳不闻。”

  而广州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汤国华则认为,千百年来,古人对木结构防火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也需我们挖掘和承传。“比如对古建筑的可燃构件做阻燃处理,即用涂抹灰泥的办法来提高可燃构件的防火性能,在我国古建筑中是采用最久且最广泛的一种技术措施。”他说。

  古建筑的防火设计

  为防范火灾,古人积累了一些技术和经验。首先便是“概念防火”,这是古代建筑形制中一种颇具特色的象征性防火设计,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装饰有鸱吻。鸱吻是古代建筑房脊两端高高耸起的饰物,形象有狎鱼、海马、鳌龟等兴云作雨的海中神兽,古人期望借助它们的神力来避火。

  而真正保护建筑不被火灾侵害的是防火和灭火,山墙、风火檐、防火墙等有防火和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我国古建筑的山墙中,硬山墙和马头墙的防火效果较好。风火檐的设计要求不能开设门窗洞口,而且还要把墙上的屋檐用砖或琉璃等非燃烧材料封严,不允许可燃构件外露,以达到阻止火势从外部向内部或从内部向外部蔓延的目的。另外,古代在建筑周围设置的大量水缸实际上就是古代的消防设施。根据《大清会典》记载,紫禁城内共有太平缸308口,每口缸可容水2000升,达到现在一辆水罐消防车的储水容量。而且每口大缸有16名太监编制专门管水。冬天为防冻,缸下面设置炭炉,为缸里的水加温。

  (李佳霖整理)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