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宋双
近年来互联网电商呈风起云涌之势,专注艺术品的电商数量已达2000家左右。尽管“互联网+”以无孔不入、“无所不+”的强势作风,深度入侵各行各业,但在艺术品市场上仍然建树无几。
原因并不复杂。现有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电商并未重视艺术品消费需求,而是大搞线上拍卖,意向高端市场分一杯羹;但面对几乎“零基础”的中低端顾客,强调投资,强调增值,似乎有些“文不对题”。
4月23日,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品电商形式——艺术家公盘准备打造一个全新的、信息透明的艺术品流通系统,希望能为初学者“再造一个市场”。
全球在线交易缓慢增长
互联网已入侵艺术品市场,并且速度越来越快。
首先来看全球艺术品在线交易情况。雅昌艺术网消息,据英国保险公司希斯考克斯公布的“艺术品在线交易报告”显示,2014年艺术品在线交易总额升至26.4亿美元,较2013年的15.7亿美元,增加近10亿美元。
消息援引希斯考克斯艺术部负责人观点,其表示与其他品类相比,当代艺术市场的增长速度惊人,这也令藏家、买家趋之若鹜。但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我很想知道,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是真实而冷静的,还是冲动、昙花一现的,人们是否觉得如果不跟风投资当代艺术,就会觉得好像缺点什么似的。”
然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这种艺术品交易数据所反映的只是冰山一角——毕竟艺术品在线交易仅占552亿美元的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中的4.8%,且这种交易的84%都是单笔低于15000美元的藏品。
这或许让耕耘艺术品在线交易的商人有些失望。
也就是说,艺术品在线交易在全球来看,目前只能“撬动”低端市场,对于传统市场来说尚未构成威胁。或者说,愿意通过网络在线交易艺术品的购买者,并不具备高端购买力。更为关键的是,在网络平台上,你很难见到顶级的艺术品。
我国在线交易以拍卖为主
中国更是如此。目前我国的艺术品电商,主要瞄准的仍是投资人群,线上拍卖是主流,倡导保值增值。但就我国艺术品交易额主要靠少数高端艺术品成交拉动来看,在国民整体缺乏艺术品消费习惯的背景下,经营着中低端艺术品,却强烈想要占领市场巨大份额的艺术品电商目前处境并不太妙。
1999年嘉德在线成立,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的艺术品在线交易平台;2005年至2009年,盛世收藏、博宝网、雅昌交艺网等先后上线;2011年淘宝试水艺术品拍卖,标志综合类电商正式涉足艺术品在线交易市场;2012年,艺典中国等新一批平台兴起。而从2013年起,艺术品电商就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用艺术品电商研究专家王槄的话来说,就是“艺术品电商成了一只站在风口上的猪”。截至2014年底,国内在线艺术品交易网站已接近2000家。
而《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当年艺术品网上交易额为30亿元,但艺术品总交易额为2000亿元,占比仅1.5%。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王槄对此认为,目前“线上拍卖只是复制了线下拍卖的形式,却没有办法复制线下拍卖的体验与氛围,也没有办法复制线下的客户。”
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艺术品电商平台上交易的艺术品,很少能见到真正大师级的作品或名家精品,大多以消费级别的艺术品为主。而通过电商平台培养出的买家,一旦成为回头客,他们就将走向专业的收藏或投资领域,寻找更顶尖的作品,也就是线下的交易体系,而不是留在电商这个体系里。”
国际策展人、摩艺文化艺术总监李宓儿也认为,“国内的艺术品市场还处在调整期,早些年高端拍卖发展过于迅速,而在市场经济下行时期,艺术品的消费意识与市场流通都在清盘。虽然现在艺术品电商很活跃,但是国内电商大多数经营的是中低端艺术品或者艺术类商品。目前的调整可以让艺术品回归它的本质,带给人们精神的愉悦,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投资,逐渐恢复到健康理性的市场。”
王槄表示,“艺术品不是一般的商品,相比一般商品的物质属性,艺术品更具有一种精神属性。现在的电商大多忽略了艺术品的精神属性,企图靠电商平台的流量优势介入艺术品平台,缺少了对艺术品受众群体的熏陶和培养。”
艺术品电商化的利弊
但无人否认艺术品电商是大势所趋。如果重新定位,重视艺术品基础消费,将消费与投资真正区分,才会迎来蓬勃发展。
艺术家朱敬一认为,“尽管目前艺术品电商实际成交量都不理想,但从趋势上看,电商肯定是主流,因为省掉了很多程序和麻烦。未来艺术品交易,网上成交肯定是大头。”“线上交易可以接过中低端市场,也就是说小画廊基本会被‘灭掉’,顶级交易还是会在画廊。线下的这一套体系在西方已经200多年,短时间不会被打破。”朱敬一表示,“很多人说艺术品不能线上交易,但我认为不存在问题。互联网的发达程度完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利用网帧技术,坐在成都就可以看北京的雕塑,而且是全方位的感受。”
李宓儿认为,“线上解决了客户和画廊之间选择作品的便捷性。但短处是目前线上作品品质的丰富性和专业性还并不稳定。”
王槄指出,“目前艺术品电商大多专注于拓展艺术品、艺术家或商家资源,对于新买家的支持力度却少得可怜”。其建议,“艺术品电商应该完善一个体验式的购买过程,我来教你买艺术品,教你欣赏,帮你找圈子,以一个很大的社交模式来建立艺术品生态圈。不要一上来就开始销售,要分两步走,第一步通过各类社交媒体、线下活动等建立信任、培育客户;第二步才是成交,以及持续的成交。”
“再造一个市场”
经过三年多的筹备,今年4月底有一个全新的艺术品交易平台上线,其从“生态圈”概念入手,着手打造一个全新的艺术品流通系统,即艺术家公盘。
“传统市场是私盘,而我们是公盘。”总负责人罗嘉元这样解释。
三言两语很难解释清楚艺术家公盘的整套运转模式。单从交易环节来说,艺术家公盘是以艺术家为运营对象、以艺术品实物为交易单位的一家“网站”,顾客根据网站提供的背景信息,在网站买卖艺术品。艺术家有专业经纪人运营,顾客可享受售后服务。
“艺术家公盘的目标客户群其实很清晰,就是没进过艺术品市场但又想进,却碍于传统市场水很深、不知道怎么进的顾客,我觉得他们在艺术家公盘上都能很快地上手交易。”罗嘉元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与绝大多数艺术品电商的“颠覆性”思维不同,罗嘉元对于传统市场并无颠覆之意,甚至也无改造之意。
“我认为(传统市场)不应改变,也不应改造。虽然传统市场价钱不清、真假难分、买卖方信息不对称,但存在即合理,这样的特征其实是那个市场上藏家所需要的。所以,我认为传统市场是私盘性质,在小圈子里私密交易,很多信息不公开”,罗嘉元说,“而我们做的是另开一个市场,提供一套新的市场环境、市场机制。在艺术家公盘上,每个艺术家都配有专业机构运营,买卖双方信息对称、公开和规范。你买的艺术品有售后服务,也有保障”。
那么艺术家公盘“再造一个市场”的底气源自哪里?或是信息的透明度。“当每一张画进入艺术家公盘,其‘档案’就正式开始建立,其眼下和未来的一切,不论成交时间还是价格走势,艺术家公盘都会持续追踪,并在网站上公开。其过往信息尽管碎片化,公盘也会尽力收集。”罗嘉元说。
艺术家公盘以艺术家为基础。罗嘉元认为,“艺术家不应是营销高手,公盘上有专业的经纪机构为艺术家提供服务和营销推广,艺术家只需安心创作。”罗嘉元预计,2015年内艺术家公盘能与数十位艺术家签约,目前已经签约十位。因此,签约艺术家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过,与多数艺术品电商类似的是,艺术家公盘仍倡导“投资+收藏”,投资在前。增值是其核心概念之一,其将致力于“合理体现和提升艺术品的市场价值,打造艺术家应有的价格上升曲线。交易会员的投资收益通过市场价格低估的艺术家的合理价格提升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