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博物馆如何多维度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博物馆如何多维度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博物馆如何多维度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作者:佚名      收藏聚焦编辑:admin     
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里的文物保护演示牛爱红 摄 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里的文物保护演示牛爱红 摄

  李燕

  “怎样使公众了解尚未进入展厅的文物藏品?怎样拓展文物展品的文化内涵?怎样让公众深层次了解文物保护的过程与意义?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有效互动,最终实现文化认同?”已经在文博系统工作30多年的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杜启明对这些问题都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让文物的文化内涵与保护知识更深入地贴近群众,是博物馆人应终身认真思考和努力践行的使命。

  利用网络平台的力量

  互联网具有强大的覆盖性、便捷性与影响力,因此也就成了博物馆文化宣教必须要抢占的“第二院区”。河南博物院的网站建设经历了数次改版,2012年已基本形成了自办知识传播栏目、知识宣教与文化活动报道兼重、中英文网站相映生辉的局面。栏目设置既突出功能性、服务性,同时也兼顾资源性、知识性、趣味性,网站的访问量每年以较快的速度攀升。

  “网站不应只复制、再现博物院的实体展览内容,而应该是对实体展览的文化内涵的扩展与补充。”在杜启明这一思路引导下,2012年,河南博物院网站及时利用曹操墓被发现的社会轰动效应,配合实体展览“大三国志展”,首次推出“网上大三国”展览,大大拓宽了展览的外延,弥补了实体展览空间和时间方面的局限,成功奏响了博物院内外两个空间的共鸣曲。

  2012年,《每周一品》栏目的创立,是对这一工作思路的继续延伸。“它是河南博物院为社会公众提供的集研究性、趣味性、普及性和创新性为一体的新型的文化产品。”杜启明说。该栏目每周在中英文网站推出一件院藏精品文物进行品鉴,即通过文物名片、深度品鉴、文化解读、比较研究、趣味猜想、相关链接独特的‘六位一体’的品读体例品鉴文物,将文物还原到文物原生的文化时空,通过这种独特的品读体例引导公众品读文物,传承文化。

  “我们还想将网上的内容变成爱好者案头枕边的藏品。”杜启明说。于是,《中原藏珍品鉴》系列图书的编辑出版,升华了《每周一品》栏目内容,突出并延续其“六位一体”的品读体例,使公众在阅读时去梳理、考证、辨析文物本身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信息与内涵。

  “博物院要走出阳春白雪的‘象牙塔’,专业性、学术性不应成为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障碍。‘把文物知识带回家’是我们对‘中原文物网上有奖知识竞答’活动的期许。” 杜启明说。始于2013年的“中原文物网上有奖知识竞答”活动,是河南博物院联合社会知名文博机构、高等院校、文化传播机构,面向更广泛的社会公众进行华夏文明传播形式的一次创新。该活动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推动华夏文明知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力求通俗性、趣味性,促进公众对文物、历史文化的理解与接纳。活动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两届,参与者逾2.5万余人次,涵盖30余个省份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多国。

  重视数字化信息技术建设

  博物馆的藏品众多,如何使公众能够了解到更多的藏品信息,使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为社会所用,是博物馆人的重要命题。多年来,河南博物院以“三贴近”为指导,以传承文化、服务公众为宗旨,在这一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资源进行汇集、整合与开发,为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奠定基础,势在必行。”杜启明表示,近年来,伴随着河南博物院信息工作的发展,博物院积累了大量有关文物、展览、博物馆管理等方面的文物影像、新闻影像和三维数据、音频、视频等数字资源。河南博物院提出了数字资源是继固定资产、文物资产之后又一重要资产的理念,并于2012年开始建设河南博物院数字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将博物院所有的数字数据以统一的命名方式进行保存,以有序的方式进行加工、管理,形成规范的博物馆数字资产库,实现河南博物院数字资产的统一、规范化管理,保证各类数字数据的高效(重复)利用和长久保存。

  同时,河南博物院积极组织申报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方案、积极开展藏品信息化研究,以项目和科研助推河南博物院信息化工作发展。这些都为河南博物院开展信息多元化、深层次服务奠定了资源基础。近两年,河南博物院还创新性地将先进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可视化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利用展现技术应用于中原地区文化遗产领域,尝试开展文物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发。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影响和改变着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博物馆与公众间的交互程度日渐加深,博物馆藏品信息传播与利用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杜启明对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重视文物保护技艺的发掘

  “文物保护是保证文物本体及文化内涵的延续性的基础,让社会公众了解‘无形的’文物保护知识与传统修复技艺,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对国家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杜启明介绍。2009年,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的设置,实现了博物馆教育从“教”到“学”、从“引导”到“导赏”的转变。“历史教室”融教学、休闲、观摩、实验为一体,通过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演示、专家现场讲授等形式,面向公众直观再现文物保护技艺,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在线视频直播的方式,让公众实时观看修复文物的全过程,使神秘的文物保护技艺走出“象牙塔”,满足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知识的需求,感受历史。

  “近年来,河南博物院还十分重视对传统文物保护技艺的发掘与传承工作。”据杜启明介绍,河南博物院建馆近90年来,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倾注了多方面的心血。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与传承人的确定,培养了一批文物修复方面的中坚人才,奠定了文物保护技艺为社会服务的基础。

  河南博物院是河南省内传统中国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摇篮。经过不断地培养和建设,其在中国古字画保护修复方面已经融汇中国南北两派的古字画修复技艺于一体,拥有全国一流的专家和修复设备配置,形成了独具中原特色的传统中国书画装裱修复技艺。2011年,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确定了首批技艺传承人;2013年,举办河南省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并储备了该项技术人才;2014年,“河南省纸质文物保护研究基地”在河南博物院挂牌成立,河南博物院为基地实验室配备的实时拍摄转播系统,在重要活动日向不同区域的公众实时转播文物修复实况,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河南博物院古代青铜器的传统修复技艺源于老北京文物修复业的创始人——清末内务府造办处绰号‘歪嘴于’的于太监,当年传下的几件修复工具现在仍在使用中。”杜启明说,“河南省是以青铜器文物为代表的金属文物大省,在文物保护方面有着辉煌历史。2009年,河南博物院成为河南省文物局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重点研究基地即河南省金属文物保护重点研究基地。2013年始,河南博物院组织编写了《古代青铜器修复技术》一书,对本院老一辈流传下来的青铜器传统修复技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2014年,河南博物院积极组织申报河南博物院“古代青铜器传统修复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若申报成功,河南博物院在文物保护方面将会形成有机与无机文物保护两大领域、四个基地的良好格局,文物科技保护与传统修复技艺的传承发展必将走向社会、共兴共荣!” 杜启明说。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