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杨逸 通讯员/穗文考)6月13日是第10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陆续向媒体披露市一大道宋明城墙遗址、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址群、恒福路汉唐墓葬、北京路清代古船、越秀中路南汉北宋河岸遗存等“2014广州五大考古发现”状况。其中,市一大道宋明城墙遗址是广州古城考古的重大发现,被列入“全国38项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出土构件或与光孝寺有关
本次发现宋、明遗址的市一大道在广州人民北路以东、东风西路以南,南隔彭家巷,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孝寺相邻,位于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去年6月—11月配合工程建设所发现。城墙遗址南侧堆积最深距现地表近6米,自上而下包括近现代、民国、清、明、两宋及唐末五代时期的堆积层。
除宋明城墙外,现场还清理出明代至民国时期水井、灰坑、灰沟等遗迹。考古出土重要文物标本190件套,主要有南汉至宋代建筑构件和陶瓷器、明清时期陶器和青花瓷器等;在发掘区南区宋代地层出土1件陶盆,内底有墨书“孝茶堂”文字;出土1件青白瓷碗,外底有“光孝”墨书文字,推测原为光孝寺内日用器物;同地层出土瓦当、陶脊饰、瓦等建筑构件,也可能与光孝寺建筑有关。
广州古城考古的重大发现
专家表示,根据文献记载,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筑西城,此次发现的宋代城墙为宋代广州城西城的北城墙,确立了宋代广州城西城的北界,也是广州目前考古发现保存最好的宋代城墙。明代城墙在宋代城墙基础上略向北拓,证实文献关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合三城为一并向北扩至越秀山的记载。
明清广州城墙仅存越秀山上1000多米长的一段。现发掘的宋代城墙则因明清时期已经埋藏在地下而得以保留。此次发现的宋明城墙遗址是广州古城考古的重大发现,与文献记载完全吻合,在国家文物局主编的《2014中国重要考古发现》一书中被列入全国38项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根据专家意见,广州市政府决定对城墙遗址实施原址保护,目前对城墙遗址实施临时保护性回填,待条件成熟时再予以展示。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日前在从化流溪河流域进行文物资源考古调查的成果。本次调查取得了突破性的收获,截至2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流溪河上游吕田、良口、温泉三镇新发现各期遗址260余处,其中先秦两汉时期遗址220处;发现其它时期的墓葬、窑址以及古建筑、碑刻、摩崖石刻等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