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海口专电(特派记者 孔令强 实习记者 张竖横)许多人可能认为,艺术的自由浪漫和科学的规范严谨,似乎是格格不入的。但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即是著名眼科专家,也是一位艺术家,他就是第三军医大学眼科教授、军旅画家孙汉军。日前,“汉韵国风 山水精神孙汉军中国画展”在海南省海口市美丽道艺术中心举行,孙汉军的64幅国画作品首次在海口进行展出。
画画与做手术
两者都是精细活
环顾展厅四周,记者首先看到的是几张大尺幅山水作品。“这画面看着真大气、有力,一看就知道是军人画的。”在一幅名为《烽火太行》的大幅作品前,几位观众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再往展厅里走,又能看到不少小尺幅的描绘秋景、雨景的作品,和大尺幅的山水画比,似乎又多了一份灵秀。“既有大气磅礴的山水画,也有闲情逸趣的风景画,孙汉军的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是激情与理性的有机结合。”重庆国画院书记、副院长,著名国画家邓建强给记者这样介绍。
身为第三军医大学眼科教授、新桥医院副院长的孙汉军,为何会成为一名画家呢?孙汉军笑着对记者说,他业余时间就喜欢画画,“每当做完一台大型手术,我感到非常疲惫的时候,一拿起画笔,顿时整个人就轻松了。”孙汉军告诉记者,他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画画。“其实我觉得画画和做眼科手术是一样的,当你做完一台完美、精细的眼科手术时,也就好比完成一幅精美的艺术品。”
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魏东告诉记者,展览共展出了孙汉军中国画作品64幅,都是其近年来创作的精品力作。
曾赴汶川救援
用画笔记录感受
与其他画展不同,刚走进展览馆,看到的不是艺术家的艺术简介,而是关于孙汉军参加汶川大地震救援的介绍。在一进展厅左手边最显眼的位置,就挂着一幅名为《生死救援》的作品。原来,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天,孙汉军就作为第三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距离汶川不到50公里的高家庄,孙汉军遇到了一次6.0级的余震。“当时四周山体崩塌,大面积滑坡,有数百名群众被困。”孙汉军给记者回忆到。就在这紧急关头,孙汉军沉着指挥,组织群众和医疗队撤离了险地并迅速开展了医疗抢救。
这一事迹后来经过媒体报道,孙汉军荣立了二等功。回到重庆后,孙汉军想着要将这个事件记录下来。“6月回到重庆,7月初我就开始动笔画,几乎没有技法可言,就是把当时最切身的感受记录了下来。”孙汉军给记者介绍到:“现在想要再画也画不出这种作品了。”
孙汉军,陕西人,现为第三军医大学眼科教授,新桥医院副院长,全国眼科专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